全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热情高涨,群众法治意识法律素养明显增强,人民安居乐业美好图景徐徐展开……自“七五”普法启动以来,电白区创新形式,注重实效,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普法工作亮点纷呈、成效明显,有力助推了平安电白、法治电白建设。全区以普法促法治,以法治促发展。在法治沃土的滋养下,全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呈现蓬勃生机。
法治建设硕果累累。“七五”普法以来,电白区被评为“中国营商环境百佳示范县市”,林头镇槟榔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旦场镇楼阁堂村、坡心镇排河村、观珠镇葛山村被评为“广东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电白供电局和六韬珠宝集团被评为“广东省法治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南海中学先后两次荣获全国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先进单位,区德育学校获评“广东省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区第一小学荣获广东省最美禁毒团队称号。
学法用法蔚然成风。电白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带动党员群众学法热情,各种法律法规专题培训密集举办,各类法治讲座持续开展,全区干部群众学法用法热情高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蔚然成风。2016年以来,全区2万多名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每年都参加学法考试,考试优秀率均达98%以上。
普法宣传形式创新。电白积极创新普法形式,采用“普法+新兴媒体”模式,运用广播、电视、报刊、微信公众号、抖音、电子屏幕、阅报栏等载体,搭建法治宣传平台,做到报刊有文、广播有声、电视有影、网络有言;采用“普法+文艺”模式,自创普法情景剧、制作动漫短片、制作广播普法小剧目和法治专题节目等,快捷、直观、及时地向广大群众进行法律知识宣传,增强了普法效果。
法律服务遍布城乡。电白建成标准规范的区镇村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和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全覆盖,重点打造8个示范性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和56个示范性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配备专职人民调解员、法律明白人、法律顾问等,助力电白区打造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善治格局,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目标。
普法品牌特色彰显。电白紧密结合基层社会治理和法治乡村建设,在东湖公园建成“电白区法治文化主题公园”,依托好心公园、广场等公共文化场所,带动建成旦场镇大伞岭村、红花坡村、观珠镇葛山村、坡心镇排河村、沙琅镇琅西村等一批乡村法治文化公园、广场。全区“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率达100%,建成3个“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398个省级“民主法治村(社区)”。
普法队伍活力四射。电白组建普法讲师团,成立普法志愿者队伍,活跃在普法最前线,五年来全区普法志愿者开展各类普法活动1400多场,街头巷尾、田间地头,处处都有普法人的身影。利用覆盖全区的“一村一律师”工作平台和“法德讲堂”,充分发挥驻村律师在村(社区)宣传法治的优势,助力农村基层法治建设。落实法治副校长机制,法治副校长聘任率100%,法治副校长法治教育工作常态化,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
宪法精神深入民心。电白通过抓实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和公职人员、青少年、外来务工人员、基层广大农村群众等不同人群的宪法学习宣传教育,贯彻落实推动宪法精神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进场所、进网络。推动媒体和公共交通场所的宪法宣传;推动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和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宪法宣传。每年“12·4”国家宪法日,举行宪法宣传,启动“宪法宣传周”活动,以法护企、以法兴军、以法助农、以法护苗、以法净网和依法行政等活动主题,整个宪法宣传周“每日有活动、每场有主题、每次有亮点”,推动宪法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七五”普法期间,全区发放各类法律宣传资料200多万份,组织送法下乡、现场普法宣传活动1万多场,接受群众咨询近20万人次,张贴宣传标语和悬挂宣传横幅7万多条,制作法律知识展板5000多块,出动宣传车播放法治宣传内容共1万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