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用多点爱心,多点司法温情,帮助更多迷途少年走上正路,这也是我们一直在坚持做的。”这是刑庭未成年人审判法官感慨之言。
司法温情,除了在审理时关注失足少年犯罪的动机和现实原因,还注重延伸审判职能,判后继续关注他们的生活。3月1日下午,蓬江法院刑事审判庭林侵稳、黄银平法官会同江门市蓬江区社区矫正中心工作人员,与心理辅导老师一起,共同对被判处缓刑的未成年人小明(化名)进行判后回访帮教,用法治关爱守护“少年的他”。
“法官妈妈”回访寄语
纸短情长温暖少年心
再见到小明,林法官发现他比以前主动开朗了一些。在交谈中,小明告诉林法官,他这段时间一直感到很愧疚,且因担心过往犯罪经历会影响未来而产生恐惧,导致偶有发生失眠或者突然在睡梦中惊醒。林法官耐心倾听小明的心声,谆谆教导之余给予他满满的鼓励。随后,心理辅导老师对小明进行心理疏导,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心态,从容积极面对社会。
蓬江法院在审理涉未成年人案件时坚持“教育、感化、挽救”工作方针,适用“判后回访”工作机制加强与失足少年的沟通交流,努力抚平他们的心灵创伤,帮助他们在学会敬畏法律的同时,也学会勇敢重新开始一段新的人生道路。
“孩子,你要明白,一次犯错虽然可惜,但并不可怕,一辈子失足,才是最为可悲。希望你能从这一次事件中得到改变,自尊、自爱,学法、懂法……”为了让小明在接受刑罚的这段时间不感到孤独迷茫,法官用心用情写下了一封信,鼓励他尽快调适自己,勇敢挑起每个成长阶段的不同责任,做一个堂堂正正的男子汉。
家书赋能唤醒缺位家长
督促履行家庭教育
伴随着2022年1月1日《家庭教育促进法》的正式实施,蓬江法院一直在探索怎样实现法治教育和家庭教育联动。小明母亲在场表示她因忙于生计而缺乏对儿子的陪伴关爱,导致儿子在青春期因一时冲动犯下过错,为此感到十分后悔。二位法官指出,青春期的孩子容易敏感与冲动,缺爱的家庭环境容易导致青少年的不健康心理。
“让他吃饱穿暖仅仅是最基本的条件,还需要无微不至的父母关爱,有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接受好的教育,这是为人父母的责任,你们需要放在肩上,不要因为忙于生计而忽视他,多抽时间陪伴孩子,多花心思倾听孩子的心声……”二位法官向小明母亲送上了一封家书,在信中告知他们为人父母,不仅要履行抚养义务,还需要注重家庭建设,用心关注儿子的身心发展状况,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家书中为家长赋能,夯实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养育、教育责任,并为其提供科学指引和必要帮助,强化家庭监护责任,提升家庭教育能力,切实推动家庭教育促进法落地落细落实,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这是蓬江法院自《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后,在司法实践中探索出一条司法与家庭协同育人的新路子。
(江门市中级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