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警在风眠小学路口做好秩序维护。张劲夫摄
“我每天要接送孙女4次,每次过来都能看到交警的身影,他们真的很辛苦,无论高温日晒还是狂风暴雨,在保护学生安全和维护交通秩序上,他们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有他们在,我们很放心。”11月10日17时40分,在梅州市梅江区风眠小学门口等候孙女下课的蔡爷爷对记者说道。
据了解,从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梅州市课后服务时间推行“5+2”模式,即每周5个工作日、每天至少2个学时开展课后服务。由于实施课后延时服务,上下学时段与早晚高峰重叠,给城区交通带来一定压力。为有效缓解学校周边的道路交通秩序,梅州交警通过实地调研、制定方案、联动部门、抽调人员等举措,有效缓解上下学与早晚高峰重叠造成的交通“高压”状态,学校路段车辆通行情况良好,未出现大面积拥堵情况。
●增设护学力量缓解道路“高压”
“这个路口不能调头,请你往前面开,在圆锥桶尽头位置调头。”11月10日17时50分,正值放学高峰期,一辆从万象江山地下停车场出来的小车欲在风眠小学校门口调头,被正在执勤的交警拦停。
“这个时间段的执勤,一方面是要维护学生安全,另一方面是要疏导交通,避免由于车辆增多造成道路拥堵。”梅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直属大队机动中队辅警张雄志说。
17时54分,在风眠小学路口对面,金燕大道一家钢材公司厂门处突然有两辆小车停靠,并占据了金燕大道由北往南的一侧道路。正在路口执勤的交警见此情形,立即上前询问车主停车事由。得知两辆小车在通过路口时有轻微剐碰,经车主查看车损情况发现并无大碍后,交警便指挥两辆小车有序驶离现场。整个过程持续不到3分钟,未对风眠小学周边交通秩序造成影响。
据了解,为应对“5+2”模式带来的城市道路交通压力,梅州市公安局在城区32个主要交通路口每班配备2名警力,主要负责维护校门口学生通行安全、指挥主干道车辆有序通行、处理紧急突发状况以及疏导校园周边交通拥堵等工作。此外,梅州公安交警部门联合教育部门发动老师、家长、志愿者积极参与早晚高峰的“护学岗”工作,集合社会力量全力以赴做好交通疏导和秩序维护工作。
●科学合理规划打通周边“微循环”
“摩托车往边上靠一靠,让汽车先过去……”11月10日18时5分,交警正在梅江区元城小学门口维护交通秩序。
据悉,就梅江区江南街道办片区而言,2所中学、8所小学同时放学,学生人数达2万余名,使得城区路面行车流量处于过饱和状态。而元城小学地理位置特殊,处于嘉应东路与梅水路交汇点,车流量大,道路情况复杂。综合参考以往各学校路段高峰时期路况及嘉应东路、梅水路的交通特点,梅州交警对该路段停车秩序进行了科学规划。
“我们在学校两侧设置了摩托车停车位,并对元城小学的地面停车场进行合理规划,设置交通指示标识,引导接送学生的车辆从嘉应东路的入口进,从壹江南小区后门巷道出,有效避免车辆在学校周边停滞、拥堵主干道的情况。”梅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直属大队江南中队中队长杨超介绍道。
为缓解学校周边晚高峰道路交通压力,梅州交警进行了前期调研和提前谋划,在学校、环岛、十字路交叉口等极易拥堵的位置设置圆锥桶、警戒线,临时限制车辆通行、单停单行,并设置专用接送通道,打通“微循环”路线进行疏导。与此同时,对易拥堵路段实施交通信号灯配时控制,并对家长反映的“停车难”路段,在距离学校半径1公里的周边开辟临时停车点,延长临时停车时间至18时30分,有效缓解校园周边道路严重拥堵问题。
●错峰绿色出行全民参与“保畅通”
“我们开‘滴滴’的最怕遇到交通堵塞。现在高峰时段的主要交叉路口都能看到执勤指挥的交警,部分学校路段人车混行情况得到很大改善,车辆通行秩序也好了很多。”网约车司机林师傅说。
据了解,梅州交警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活动,根据路面管理实际情况和放学时间的改变,因地制宜制订战略方针,并积极与教育部门沟通协调,实施学校分区域放学、学生分时段离校,最大限度实现学生错峰离校、车辆错峰流转,减少学校周边道路通行压力。
“我们实行错峰放学,也就是低年级学生与高年级学生间隔5~10分钟放学,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放学时段的车流压力。”梅县区新城中心小学老师廖玉萍介绍道。记者在放学现场看到,每个时段都有不同的班级走出校门,而家长在接到孩子后也能迅速有序地离开,校园周边的道路交通秩序在警民合作下,营造出良好的出行环境。
记者了解到,梅州市公安局还充分利用“开学第一课”、新生入学典礼和家长会等时机,采取民警进校园宣传以及在“校讯通”“班级群”作出温馨提示等方式,教育引导家长和学生遵守道路交通法律法规,倡议学生家长尽量采用步行、公交等绿色出行方式。与此同时,通过加强与交通部门的沟通协调,缩短经过学校的公交车发车间隔;交警部门还启动“铁骑巡逻喊话”的执法管理模式,对骑行共享单车走机动车道、行人不走斑马线、骑摩托车不佩戴安全头盔等轻微交通违法行为进行及时纠正,大力营造全民自觉遵规行驶、有序出行的浓厚氛围。
(南方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