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群众开展安全防范宣传。 警方供图
警力不足、警务服务水平参差不齐,一直是基层派出所在传统警务模式中所面临的顽疾。对此,韶关乐昌市公安局以创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为牵引,大力实施“一室两队”改革强警战略,于今年11月下旬在城关北区派出所全面推行“一室两队”警务机制改革,通过整合综合指挥、社区警务、打击办案等职能,对人员调配、工作运转模式、社区警务、硬件设施等方面进行重组,带动基层基础和案件办理各项工作实现新提升。
●协同发力推动“一室两队”高效运转
城关北区派出所辖区面积8.8平方公里,人口约8万人,共有7个居委会和1个村委会。由于地处城区中心区域,辖区内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多达53家,网吧、旅馆等大小个体户更是多达5931家。在以往工作中,依托传统警务模式进行管理,时常面临警力不足和服务跟不上的困境。
“一室两队”即综合指挥室、社区警务队和案件办理队。乐昌市公安局以破解制约深化改革的瓶颈难题为切入点,在城关北区派出所全面推进“一室两队”警务机制模式,立足做实综合指挥室、做强社区警务队、做精案件办理队,全面加强“打、防、管、控、服”各项工作。
“一室两队”警务机制改革,最核心的是建立综合指挥室。作为派出所的“中枢大脑”,它汇聚精锐力量,从全所抽选业务水平较高的民警、辅警从事综合研判、指挥调度、跟进督办、信息反馈等工作,相互密切协作、无缝对接。对外,拓展信息流转渠道,同步建立与各警种和其他派出所之间的联动响应机制;对内,强化对每日值班、警情处置的调度、指挥和督办,是一切警务活动的“总指挥”。
在综合指挥室工作运行中,城关北区派出所设立“每日指挥长”,通过高清液晶屏,能看到民警深入辖区走访、巡逻维护治安的画面,也可实现在线开展视频分析、数据研判、指挥调度等工作。
●打防并举提升整体工作效能
综合指挥室全面提档升级、案件办理队打击成果显著、社区警务队服务效能提升……这是城关北区派出所“一室两队”建设成果的缩影。这不仅是职能名称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警务机制重新焕发出实实在在的强劲动能。
案件办理队的设立,紧盯民生“小案”,强化现案快侦质效。案件发生后,侦办民警迅速到达现场进行勘查、走访、取证,通过快指令、快处警、快共享、快合成、快比对、快挽损,更快破“小案”、更好控发案,及时回应群众的迫切需要,织牢辖区平安网。
案件办理队与综合指挥室、社区警务队高效联动,在综合指挥室研判支撑下,由社区民警负责排查隐患、提供线索、开展防范宣传等工作。此外,负责包片巡查、整区联动,使警力配置更加科学、民警责任更加清晰、队室专业更加突出、勤务运行更加高效。目前,城关北区派出所已形成“一室”牵引“两队”、“两队”支撑“一室”、“两队”之间同频共振的新警务机制。
12月6日,城关北区派出所接到辖区某商店经营主报警称,一醉酒男子只身来到商店,坐在柜台上乱丢东西,扰乱其正常经营活动。综合指挥室接报后立即调度案件办理队赶至现场进行处置,经多次警告无效后,民警将嫌疑人依法强制带至派出所作进一步调查并依法予以处罚。综合指挥室同时将嫌疑人信息反馈至社区警务队,由社区民警在其酒醒后开展走访谈心,了解事由,并通知其家属务必照看管好他,防止再次发生违法行为。
在电信网络诈骗打击防范工作中,“一室两队”警务机制也展现出十足优势。城关北区派出所以综合指挥室为支撑,由社区警务队联合社区工作人员及时开展预警劝阻工作,预警劝阻见面率达100%.
●靶向发力倾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自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队伍教育整顿以来,城关北区派出所就形成全员共识,要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把每一件小事办好,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切实提高群众满意度。
12月3日,城关北区派出所接到市民黄女士报警称,其不慎将金手镯遗失在路面,焦急万分。接报后,“每日指挥长”立即指派社区警务队民警赶往现场调查寻找,同时通过综合指挥室开展视频巡查,成功找到捡拾的路人并与其取得联系,顺利取回黄女士遗失的金手镯并物归原主。黄女士对民警高效的工作效率连声称赞。
借助“一室两队”警务机制改革,城关北区派出所不断将社区警力由以前的“下社区”转变为“在社区”,将服务群众的阵地前移,同时对每名社区警力逐人划定“责任区”,进一步细化网格化管理,并以此作为统筹警务管理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有力抓手,将社区警务队的工作触角延伸至每家每户。与此同时,社区民警与社区工作人员协同开展矛盾化解、防范宣传等工作,在辖区社区居民间形成这样一种习惯——有困难、有矛盾、有纠纷找社区民警,在家门口就能解决烦心事,免费享受到专业的法律援助、帮扶救助等服务,真正架起警民之间的“连心桥”。(南方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