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是广州黄埔边检站四级高级警长郑国庆从警四十一年生涯中平凡的一天,却也是他在宣布退休命令前在岗的最后一天。近日,记者走近这位边检老民警,了解他作为该站水上执勤点一名船艇驾驶员的一天。
出艇前仔细检查 他41年驾驶零事故
在岗的最后一天,郑国庆像往常一样早早地到了水上执勤点。8时30分,他对着镜子认真地整理了自己的着装,最后一天在岗,警容风纪不能乱。
当天有出艇任务,郑国庆例行对巡逻艇进行检查,“方向盘、磁吸针、发动机、缆绳、电仓一切正常。”他对“老伙计”了然于胸,但并没有因为熟悉情况而降低工作标准,每次出艇前都会仔细检查船艇,绝不出故障艇。
这也是他四十一年来驾艇零事故的秘诀。“这艘艇是我1998年接回来的,99年澳门回归,当时参加安保,就是驾驶这艘艇,他是我的‘老战友’啊。”说起巡逻艇,郑国庆眼睛里焕发出不一样的神采。
四十余年海上经验 他被称为“老鬼”
10时30分,船艇检查完毕,郑国庆和同事驾驶着巡逻艇开始出海执勤。“现在东南风,阴雨天风力较大,今天检查的船上船员都是外籍,我来控制船位,你们注意安全。”短短一两句话,是他四十余年的海上经验,和不懈深耕边检工作的积淀。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以艇为家”,不管是台风天还是酷暑日,他从未缺席。
执勤间隙,同事问他:“‘老鬼’,明天就要走了,退休回去准备干点啥啊?”
郑国庆开玩笑说:“没艇给我开啦,回去种种地。”
在海上,“老鬼”既代表一个人年纪较大、资历深厚,也是对他驾艇技术的高度认可。提起退休生活,郑国庆开着玩笑,神情却有些落寞。要离开工作生活了四十年的地方,这种情愫又怎么能割舍得掉呢?
14时许,船艇驶回,郑国庆最后一次对巡逻艇进行保养。看着心爱的巡逻艇,像是远行前看着自己的孩子,郑国庆不放心地一遍又一遍地检查,一遍又一遍地擦拭。四十一载春秋,从部队到警队,郑国庆舍不得身边的巡逻艇,舍不得眼前的珠江水,舍不得这身藏青蓝。
疫情期间主动请缨 他冲在一线
16时许,郑国庆看着名叫“小花”的警犬,他想起了新冠疫情初期,那是他当时亲自领回水上执勤点养的。“小花”整日在营区陪伴着大家执勤,自然而然成为了水上执勤点的吉祥物。
新冠疫情初期,他主动请缨,成为黄埔边检站防疫的先锋队员,不顾临近退休,不顾长年病痛需要敷药的双腿,毅然决然走向国门一线,冲锋在前,忘我工作。因为疫情,连岳母去世他也无法返回处理后事。
两年多来,“小花”渐渐长大。它看着郑国庆,仿佛能读懂他的心思,冲他摇了摇尾巴,蹭了蹭他的手,像是在和他告别。
17时30分,当同事为郑国庆卸下陪伴了他半生的警号,也就意味着他的职业生涯正式结束了。他望向这身藏蓝色警服和专属于他的警号,“穿了半辈子的警服,今天就要脱下它,我真的舍不得说再见!”郑国庆强忍着泪水,眼中是数不尽的不舍。
从青葱少年到花甲老者,经历41载春秋,郑国庆将满腔热血和最美年华献给了边检事业,用赤胆忠心守护国门平安,如今芳华已逝,但忠心不改,初心依旧。
(羊城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