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经济发达,人口众多,随之而来各种社会矛盾和纠纷也层出不穷。在这种背景之下,东莞市两级法院努力推动诉调对接工作,集各方力量合力化解矛盾纠纷,在维护当事各方合法权益的同时,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在东莞市第三人民法院横沥法庭,有一位叫莫柏强的特邀调解员,仅半年时间,就接收案件126宗,结案106宗,成功调解65宗,而当问及他的调解经验时,莫柏强说,要做好调解工作,必须要演绎好三个角色:朋友角色、法官角色、“恋人”角色。
年轻小伙意外遭遇生产事故 痛失双手
“双方看一下有什么意见,或者是有什么方案,可以提出来大家商量一下。”正在对一起纠纷进行调解的这个人就是莫柏强,这已经是他第三次召集双方当事人进行面对面协商了。这起纠纷源于一起安全生产事故,2018年底,小凌在朋友熊先生的企业做外包加工服务工作,双方约定按件计酬,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不料双方才合作了一周时间,小凌就因操作不慎,双手被机器砸碎,手腕以下部位被截肢。后被鉴定为三级伤残,需部分护理依赖。
谁应该承担事故责任?好友翻脸对簿公堂
小凌的母亲身有残疾,一直需要照顾,父亲在石排一家企业做保安,收入也不高,一直以来小凌都是家里的顶梁柱。小凌受伤致残,对于这个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小凌认为,熊先生公司的冲压机属高危机械,却没有安装任何安全防护措施,自己上岗前也没有接受任何岗前培训,这才导致他在操作机器时受伤,公司应该对他进行赔偿。于是小凌就向熊先生公司提出了总额达300多万的赔偿要求。
由于多次协商无果,2019年年初,小凌一纸诉状将熊先生公司告上了法庭,并申请确定双方的劳动关系,但最终法院判决双方仅是劳务关系。今年2月,小凌再次以劳务关系向法庭起诉,追讨赔偿。而在此期间,小凌一家的生活已经陷入极度困顿的境地,此前一直跟小凌一起生活的女朋友由于不堪忍受,也在生下孩子之后不辞而别。接连而来的打击让小凌一家人几乎丧失了生活的勇气。
启动诉调对接机制 帮助当事人拿到赔偿金重拾生活信心
由于当时正处于新型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法院无法正常对案件进行公开开庭审理,针对小凌的生活状况,横沥法庭迅速启动了诉调对接机制,指派特邀调解员莫柏强对该案进行调解。接到调解任务后,莫柏强多次通过电话与当事双方进行了沟通,并进行了实地走访。莫柏强认为,在促成双方达成调解意愿的同时,当务之急是先要安抚好小凌的情绪,让他重拾生活信心。
为此,莫柏强随即联系了横沥镇综治维稳部门,并和工作人员、社工、志愿者一同来到小凌家里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帮他解决实际困难。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凌慢慢走出了心理阴霾,开始勇敢地面对生活,并开办了一间手工作坊,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善一家人的生活。而在莫柏强的调解之下,今年5月7日,小凌最终与熊先生达成调解协议,双方同意以赔偿85万元了结此案,首期赔偿款154000元在5月20日前付清,其余部分按月支付,分七年付清。
从销售改行当起了“和事佬” 他将调解工作比作“谈恋爱”
从2019年12月加入横沥法庭特邀调解员队伍,截至到今年5月20日,莫柏强共接收案件126宗,结案106宗,成功调解65宗,其中4月份以来就调成44宗,成功率达68%,成为了横沥法庭的品牌调解员。而让人感到意外的是,其实莫柏强并非法律专业出身,此前一直从事销售工作。
莫柏强说,一个优秀的调解员首先要学会与双方当事人做朋友,真诚地对待他们,取得他们的信任,然后还必须在双方当事人之间充当一个“法官”的角色,为双方讲明法理依据,在法律框架内为双方寻找利益平衡点,此外,做调解工作还要像谈恋爱一样锲而不舍,付出时间和真心。
多元化解纠纷 开启诉源治理新实践
目前,东莞市第三人民法院横沥法庭已经搭建起了一个一站式多元调解中心,建立了线上网络云调解、线下调解工作室两大平台,组建了专职调解员、律师调解员、特邀调解员三支队伍,共有调解员56名以及6个特邀调解组织,形成了“矛盾纠纷处理耗费时间短、司法确认不收费投入成本低、多方力量促调解和气两不伤、司法强制作保障拒执代价高”四大优势的多元化解纠纷格局。
而全市法院系统也正在推进以“源头预防为先,非诉机制在前,法院裁判终局”为核心的诉源治理新实践,数据显示,2019年,东莞市第三人民法院共有22000个案件是通过诉调对接解决的,从而为当事人提供更多更快更好更便捷的解决纠纷服务,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
(平安东莞、东莞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