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宗喜正在调解纠纷。
梅州丰顺民警罗宗喜,今年39岁,因总是挂着一副笑脸,再配上与年纪不符的光头,显得格外喜庆,人称“喜哥”。入警15年,喜哥一直战斗在办案一线,同事又给他取了个外号——“光头神探”。今年5月,喜哥的工作岗位终于变动了,调任丰顺县公安局城北派出所教导员。
当大家都在担心这名长期与犯罪嫌疑人打交道的“光头神探”,能不能在与群众打交道过程中擦出“火花”时,喜哥却“摇身一变”,成了所里的“金牌调解员”。
苦口婆心
9小时化解土地纠纷难题
城北派出所地处梅州市丰顺县汤坑镇,辖区主要是附城、城乡接合部和乡村区域,也是丰顺县公安局基层派出所建设的“示范所”。来到城北派出所后,罗宗喜特别注重群众工作,结合“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工作契机,主动承担调解员的角色。
近年来,城北派出所辖区迎来几个国家级工程建设:高铁站、西气东输,随之而来的还有征地和“争地”。土地纠纷、邻里纠纷等呈上升趋势,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群众深居简出,家庭纠纷数量也在短期上涨。
5月25日,刚履新的喜哥就遇到一起土地纠纷。在汤坑镇上湖洲,村民蔡某生、蔡某华的房子相邻而建。据了解,两人从小一起长大,两家关系一直要好,蔡某生建房的土地还是蔡某华转让给他的,如今却因为两栋房子中间排水沟权属问题发生纠纷。
一家三口、两家六人,在院子里“你来我往”、拳脚相向,原本和睦的邻居反目成仇。喜哥接到警情后迅速带队赶往现场处警,在控制住场面后,他面带笑容地进行劝说缓和气氛,并把双方代表蔡某生、蔡某华带回派出所,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
土地纠纷调解向来是难题,特别是年代久远又缺乏相关证明材料,双方各执一词,谁也说服不了谁。“多一分地,少一分地,都是日求三餐、夜求一宿,相比一丁点土地换来的经济利益,快乐生活、邻里和睦难道不更显弥足珍贵吗?”喜哥和同事一起苦口婆心地从下午1时调解至晚上10时,最终矛盾双方分别签下治安调解协议书,握手言和。
真情服务
深挖矛盾根源善解纠纷
“基层派出所调解故事多,因鸡毛蒜皮的小事、利益等引发矛盾纠纷,进而出现让邻里间大打出手、亲兄弟磕得头破血流、夫妻俩闹得不可开交的各式场面可不少见。”喜哥对记者说。然而,对于见多了生离死别、凶徒罪犯的喜哥来说,这些只是“小打小闹”。本着以人为本、乐观生活的理念,他深挖矛盾根源,一一予以化解。
在丰顺县汤坑镇洋田村上屋,徐姓兄弟相邻而居,中间隔着一堵墙。也正是这堵墙,让兄弟俩心生间隙。5月28日晚,双方各执一词,均认为那堵墙是自家的,于是发生口角,进而引起肢体冲突。墙被推倒了,双方也在互相推搡过程中不同程度受伤,其中徐某洋为轻伤二级。
警方立案调查理清事件始末缘由,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同时对双方纠纷进行调解。喜哥从中周旋,做通双方思想工作。双方对因为一时冲动发生肢体冲突一事后悔不已,徐某辉一方对赔偿治疗费、误工费、营养费以及补齐围墙等事宜与徐某洋一方达成一致意见,并保证不再因此生事端;徐某洋一方亦出具谅解书,请求司法机关免予或者减轻对对方的刑事责任追究,一墙之争就此落幕。
自调任城北派出所教导员以来,喜哥经手辖区内数十起矛盾纠纷,均一一调解成功。解决问题、解开心结……群众对这名“金牌调解员”赞誉有加。“‘光头神探’的外号是兄弟们平时的玩笑话,现在按照组织安排到基层派出所锻炼,我一定牢记为民宗旨,做好本职工作。”罗宗喜笑着说。
(南方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