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获悉,近年来,英德法院已受理多起以婚恋交友为名实施的诈骗犯罪案件,不法分子通过交友网站觅猎物、营造人设获信任、各种理由骗财物等“三步曲”对受害人实施诈骗。
“男扮女”主动搭讪制造网恋陷阱
小谭是一名90后小伙,2021年2月在一网络交友相亲软件上认识了同龄人付某,付某将自己伪装成年轻单身女性,与小谭进行主动搭讪互动。二人在网络上熟悉后,付某让小谭添加其事先包装好的微信号,并在微信上自称“吴某琪”与小谭继续聊天。2021年3月1日至3日,在取得小谭的信任后,付某以“找工作”“零花钱”“买手机”“交友见面”等各种理由,通过支付宝转账的方式多次骗取小谭钱财共计人民币1.4万余元。在小谭发现受骗拒绝转账后,付某仍不甘心,又让小谭添加其另一个微信号,又自编自导,自称是“吴某琪”的男朋友可以帮女朋友还钱,但需要小谭支付手续费,继续骗取谭某钱财。
小谭发现被骗后,到公安机关进行了报案,直至公安机关破案后,谭某才知自己热恋的“女友”居然是一名男人,自己落入了“男扮女”网恋骗局中。
英德法院审理认为,付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电信网络,通过冒充女性身份以发展男女朋友关系的方式骗取他人财物,数额较大,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结合付某的犯罪事实、犯罪情节及到案后的表现,一审判处付某有期徒刑一年四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并责令付某退赔被害人谭某被骗取的财款人民币1.4万余元。
营造“身世可怜”人设骗取钱财
纯情漂亮的女孩主动加微信,且对方“身世可怜”“际遇悲摧”,总会让人动情,却不想这是诈骗分子的陷阱。
2020年12月,李某通过购买微信账号,编造虚假女性身份信息,冒充女性,吸引男性网友添加微信账号,然后通过聊天增进感情发展成为男女朋友关系。其间,被害人阿森在朋友圈看到李某的照片是一个清纯漂亮的女孩,便搭讪聊天,李某通过变声器每日在微信上嘘寒问暖,很快便与阿森发展成为“男女朋友”关系。见时机成熟,李某编造其父亲住院治疗,无钱交住院费、手术费,营造“楚楚可怜”而又“孤立无援”人设,李某见阿森不相信,便将事先准备好的父亲住院的图片、医院检查报告、诊断证明书以及身份证发给阿森,见阿森相信后便以借钱为父亲治病为由,利用阿森的同情心理,骗取其钱财人民币1.5万元。
2021年3月10日,公安机关根据掌握线索将李某抓获,到案后,李某如实供述其涉嫌犯罪的事实,其亲属代为退赔了被害人的损失,并获得谅解。
英德法院审理认为,李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冒充女性身份以发展男女朋友关系的方式骗取他人财物,数额较大,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结合其犯罪事实、犯罪情节及到案后的表现,一审判处其有期徒刑十一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八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