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陈寅
党的十九大报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政治宣言书,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总动员令,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蓝图。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深刻阐述了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深刻阐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判断、重大举措。报告旗帜鲜明、目标明确、立意高远、论述精辟,具有极强的政治感召力、理论说服力、思想感染力和实践推动力,是我们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政治纲领。主要有四点学习体会。
一、深刻认识过去五年的伟大成就和历史变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推出1500多项改革举措,多点发力,重点推动,涉及党建、经济、政法、军队等方方面面。这些深层次、根本性的变革,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变革力度之大、效果之显著前所未有,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这些成就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必将为今后的改革发展树立信心、增强动力。
在中央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上海政法系统接续奋斗,坚持问题导向、发展导向、改革导向,遵循司法规律,积极破冰探路,通过3年多的持续努力,基本完成了既定的基础性改革任务。现在,我们已经踏上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的新征程,我们将根据党的十九大部署,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工作的指示要求,持续继承和发扬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努力趟出一条既有鲜明特色、又符合司法规律的改革新路子,积累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和制度成果。
二、深刻认识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分阶段稳步推进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目标。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我们要充分认识在新时代肩负的历史使命,进一步聚焦“四个伟大”、增强“四个意识”,把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有机结合起来,与推进全市政法工作、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和政法领域各项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深入领会、准确把握党的十九大报告蕴含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基本要求,切实用党的十九大精神统一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全市政法工作迈上新台阶。
三、深刻认识党的十九大对政法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进行了艰辛的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和人民在新的历史阶段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和行动纲领。
报告中,对今后5年在经济建设、国防军队建设、外交工作、生态文明、党的建设、文化繁荣和保障改善民生等各个领域的工作做出全面部署。特别是对深化依法治国实践、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和维护国家安全等涉及政法相关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上海政法系统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准确把握十九大精神对政法工作的新要求,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做好本职工作,推动更高层次的平安上海、法治上海建设。
四、深刻认识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打铁必须自身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我们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行动指南,始终坚持党的绝对领导,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第一位,大力加强政法干警的理想信念教育,永葆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健全与专业化要求相适应的执法司法标准化体系,构建教、学、练、战一体化教育培训机制,切实提高执法司法履职能力。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整治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不正之风为重点,建立作风状况经常性分析研判机制、群众反映问题及时核查机制和群众满意度定期调查机制,形成正风肃纪问责长效机制。坚持从严治警、重拳反腐不动摇,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形成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警的新常态,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法生态。
(来源:中国长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