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商黎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所作的报告,内容丰富、博大精深,体现了宽广的政治视野、深邃的政治眼光、真挚的政治情怀。大会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作为我们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必将对全党全国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发挥强有力的引领作用。报告引领复兴、举旗定向,展现了非凡的战略高度。习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作出了系统的战略安排。报告既着眼长远,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作出新的战略安排;又立足当前,对各方面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目标、新举措。十九大报告再次深刻证明,习总书记作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核心,实至名归、当之无愧。报告实事求是、凝聚共识,体现了顽强的意志品质。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非凡的政治智慧、顽强的意志品质、强烈的历史担当,总揽战略全局,应对风险挑战,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这是举国上下的高度共识。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些成就,最重要、最关键的原因是我们党有习近平总书记这个核心,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正是靠着习总书记力挽狂澜、拨乱反正的顽强意志和品质,我们党和国家才能够取得这一系列影响深远的历史性成就。报告气势恢宏、兴党强国,诠释了鲜明的时代特征。习总书记用“三个意味着”和“五个时代”系统阐述新时代的内涵,充分展示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同时,报告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全新判断,既反映了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层次的不断提升,也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层次的不断提升,体现出党中央对新时代新方位新特征新短板的敏锐把握和辩证思考。报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展示了强烈的担当情怀。报告深情回顾了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所经受的苦难和屈辱,回顾了我们党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奋斗经历,从历史与现实结合的高度深刻论证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翻三座大山,必须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先进社会制度,必须合乎时代潮流、顺应人民意愿、勇于改革开放,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这些重要论述,以初心为出发,以使命作结论,既是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反思,也饱含着对现实矛盾风险的清醒判断,充分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历史使命的担当和情怀。报告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凝聚了强大的真理力量。报告用“八个明确”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了精辟概括,用“十四个坚持”对贯彻落实新思想的基本方略进行了全面阐述。这是我们党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的深刻认识和规律总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新时代的最新理论概括,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我们党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的政治宣言和行动指南,是中国共产党人新时代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山西政法综治系统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深刻领会关于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等重要论述和部署,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一、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引领,坚决维护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自觉把维护核心作为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特别是政权安全、制度安全的首要任务,不断强化“四个意识”,在维护党中央权威和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领导核心上保持清醒头脑、做到坚定不移。坚决做好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思想准备。始终保持对安全稳定形势的清醒判断,密切关注各领域风险隐患,提高预测预警预防能力,牢牢掌握维护安全稳定的主动权。坚决落实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大责任。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要求,落实各级党委政府维护安全稳定的主体责任,完善国家安全工作体系,推动全社会形成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强大合力。
二、以强化党对法治建设的组织领导为引领,全面提升法治山西建设水平。进一步强化对法治建设的组织领导,充分发挥省委政法委作为省委法治建设领导小组办事机构的统筹、指导、督促作用,强化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对本地区、本部门法治建设的领导责任,推动各级党委进一步强化对法治建设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的法治素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强化各级领导干部主动学法、依法决策、依法履职理念,切实提高法治意识和法治本领,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管党治党的能力。进一步强化党委政法委在司法体制改革中的牵头抓总作用,扎实抓好司法体制改革配套措施的落实,抓好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抓好司法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推动司法责任制真正落到实处,进一步提升司法质量效率和司法公信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切实发挥司法维护公平正义最后一道防线的作用,有效增强全社会的法治信心。在此基础上,要围绕转型升级、脱贫攻坚、生态建设等突出问题和法治建设指标体系、推进机制、制度建党等重大课题,开展专项攻关,全面提升法治建设水平。
三、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格局为引领,深入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围绕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目标,充分发挥各方面优势,提高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要注重发挥体制优势,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为创新社会治理提供有力的组织领导。要注重发挥专门优势,强化政法综治部门职能作用,加强政法综治队伍建设,统筹做好维护稳定、打击犯罪、公共管理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各项工作。要注重发挥综治优势,健全完善联席会议、信息通报、协查联检各项制度,统筹各方资源,强化各级责任,深入开展好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治理。要注重发挥基层优势,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让街巷、村屯、院落等小单元支撑起精细化治理大格局。要注重发挥科技优势,主动适应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革命,推动信息融合,加快技术研发,提升新形势下打防管控和驾驭复杂局势的能力水平。
(来源:中国长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