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一”假期,位于江门开平的广东赤坎华侨古镇侨乡国际旅游度假区(下称“赤坎华侨古镇”)成为国内外游客的热门打卡点。据统计,这个假期景区共接待游客10.72万人次,成为带动侨乡文旅复苏的重要“引擎”。
希腊式立柱,罗马、哥特式拱券,中式壁画……今年1月,全新升级的赤坎华侨古镇启动试运营,迅速跃升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文旅新地标之一。沉寂许久的赤坎古镇重新焕发生机,百年骑楼升起人间烟火气。
赤坎华侨古镇启动试运营的背后,离不开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近年来,开平法院深入落实“侨都赋能”工程司法实践,主动融入辖区经济发展大局,持续供给高质量司法服务,全力打造契合古镇特色、融合涉侨元素、联合各方资源的全生命周期高质量司法服务品牌,全面护航赤坎古镇建设发展。
赤坎古镇是开平华侨漂洋过海“始发站”之一,维系着开平众多海外华侨的乡愁,连接着千万侨胞的根与魂。接下来,开平法院将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指引,聚焦海内外中国侨胞多元司法需求,持续优化涉侨涉旅司法服务,积极争当护侨益、聚侨力、暖侨心的践行者,用心做好新时代侨都古镇高质量发展的护航者。
文明执法
办结涉古镇强制执行案件46宗
“最后一次提醒,请配合法院执行工作,否则我们将依法实施强制搬迁腾退!”2017年4月的一天,开平法院执行局负责人与其他执行干警一起来到赤坎古镇的一家小吃店门口,准备对店主关某占用的商铺实施强制清场。
原来,关某和其弟弟经营的两家商铺由赤坎房产管理所租赁给两人使用。当时租赁期限已满,关某兄弟却拒绝搬离。经多次交涉无果后,赤坎房管所提起民事诉讼。当地法院开庭审理后,依法作出判决,责令关某兄弟限期内搬离并支付相应租金。
“由于涉案商铺所在区域已被依法纳入征收范围,判决生效后,被执行人关某不仅以各种理由拖延搬迁,还串联其弟弟对抗执法,给征收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阻碍,引起不良社会影响。”执行局负责人介绍,在赤坎华侨古镇项目房屋征收冲刺阶段,开平法院受理了一批涉古镇搬迁腾退系列执行案件。能否依法处理好这些案件,直接关乎到项目能否如期建设。
鉴于两人的恶劣态度,也考虑到商铺继续被占将耽误征收工作,开平法院决定启动强制执行程序。执行当天,开平法院邀请了多名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见证,依法对关某占用的商铺实施强制清场。
“在现场,我们拉起警戒线,也搭建了医疗应急点,全程进行拍摄。”执行局负责人回忆,公安民警先行疏导围观群众后,执法队伍强行撬开关某紧闭的商铺大门,依次对铺内物品进行清点造册,并搬迁至指定场。很快,关某目睹法院强制执行后,当即表示愿意搬离并配合清场,执行工作得以顺利完成。
与此同时,其弟弟在目睹上述强制执行场景后,直观感受到法律的威慑力,主动表示愿意搬离,并积极配合清场工作。
另一方面,开平法院不断加大涉赤坎古镇强制执行工作的宣传,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和积极的震慑作用,顺利引导后续一批征收户主动搬迁,加快推动赤坎古镇项目的建设进展。
自2017年以来,开平法院办结涉赤坎古镇强制执行案件46宗,其中以和解方式签订征收协议14宗,强制迁出11宗,以高质量司法服务为赤坎华侨古镇建设保驾护航。
以情动人
前端调解化解涉侨房矛盾纠纷
潭江之滨,江水缓缓流淌。骑楼林立,河岸烟火不断。在这里,宝姨夫妇两人苦心经营的小卖部由于地理位置较好、产品质量可靠,多年来一直是古镇周边村民购买日用品的不二之选。
“业主宝姨和家人一起在这里经营多年,无论是对这家小店,还是对古镇,都充满了感情。”赤坎法庭法官助理谭美珍介绍,2017年5月,宝姨夫妇与有关部门签订了房屋征收补偿协议,将房屋移交征收实施单位,并去到新的安置区域继续营业。
很快,宝姨夫妇担心小卖部搬迁到新的安置区域后,生意可能会大不如前,出于自身生计考虑,他们又擅自重新占用涉案房屋,继续经营小卖部。
为此,赤坎法庭工作人员加大日常走访力度,通过拉拉家常,减轻宝姨夫妇的心理压力,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积极给他们进行释法答疑、分析利弊。在多次交流、沟通后,宝姨夫妇渐渐被法官的真诚话语所打动,最终同意搬迁,并主动前往相关部门办理了有关手续。“宝姨在接收侨迁房锁匙时脸上绽放的笑容,我至今还记得。”谭美珍说。
在古镇,除了上述强制执行案件,涉侨房腾迁的还有不少像宝姨这样的民事案件。为此,开平法院赤坎法庭法官通过日常走访,与案件当事人拉近距离,加强沟通调解,加速化解涉赤坎古镇侨房的矛盾纠纷。
目前赤坎古镇共搬迁了约3981户居民,征地面积将近5000亩。在这个过程中,开平法院受理了不少民事案件,也遇到了一些以往不曾面对的难题。
“最大的难题之一就是产权难以界定。”开平法院赤坎法庭涉侨专审法官罗雪峰介绍,古镇华侨众多,业主分散在世界各地。有的房屋还存在复杂的继承关系,产权关系不清晰。
例如,一些华侨出国后只是将房屋交给亲戚借住,但实际上并没有办理产权过户手续。由于时间久远,华侨远在国外,沟通也不畅顺。为此,赤坎法庭的工作人员投入了大量精力去厘清房屋所有权。
“另一个难点是如何确定房屋买卖的有效性。由于历史遗留问题,赤坎古镇早期的一些房屋属于‘房改房’,在市场上进行交易时没有办理过户手续。”罗雪峰说,针对这一类型的案件,赤坎法庭通过前端调解、多元解纷等措施,积极将此类型的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阶段,同时,通过线上远程庭审,进行高效的民事审判工作,有效维护了广大华侨华人的合法权益,为赤坎古镇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能动司法
延伸司法服务触角
日前,开平法院赤坎法庭联合辖区派出所、司法所等部门,在赤坎华侨古镇设立古镇联调工作站,挂牌成立涉侨涉旅多元解纷服务驿站,联签多元解纷共建协议,为广大侨胞、游客提供“一站式”的诉调解纷司法服务。
设立古镇联调工作站,是开平法院深入落实“侨都赋能”工程司法实践、构建侨乡特色多元解纷共治新格局的最新实践。近年来,随着赤坎华侨古镇开发步入正轨,古镇及周边地区的涉侨案件也随之增加。“赤坎华侨古镇逐渐火热起来,人来人往避免不了‘小摩擦’‘小矛盾’的产生,如何更好、更快地‘抹平’这些问题,让广大游客游玩体验感、满意度更高呢?”开平法院相关负责人说,为了更好维护侨胞、侨企等合法权益,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该院率先设立了专门的涉侨审判团队,由赤坎法庭对涉侨涉旅纠纷案件实行集中化、高效化、专业化审理。
在此基础上,面对景区涉侨涉旅诉源治理难题,开平法院立足区域特色,联合辖区相关部门成立古镇联调工作站,建立矛盾纠纷诉源治理、多元共治、信息共享等机制,大力推动涉侨涉旅纠纷合力共治。
由此,当地通过建立法官、民警、人民调解员驻点联系机制,可充分发挥“一庭两所多方”联调作用,强化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水平和能力,积极预防和化解景区内矛盾纠纷,努力做到矛盾纠纷不出景区。“同时,我们还积极开展送法进景区、‘碉楼下的法治课堂’等侨乡特色普法活动,以巡回审判、以案说法、法治讲堂、法律宣讲等形式,提升游客和景区运营者法治意识,进一步强化旅游景区涉侨涉旅纠纷化解能力和水平,为广大游客提供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务。”该负责人介绍。
“人在旅途,法在身边。把联调工作站设在景区,遇到纠纷能找到驻点人员协调化解,还可以通过参与各类普法活动来学习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让我们游客更放心、更安心。”一名特意来古镇游玩的游客感叹。
“我们还以赤坎法庭为中心,建立辐射乡(镇)、村的‘庭、点、站’三级便民服务网络,推动塘口镇两大著名侨村强亚村和南屏村创建‘无讼’乡村示范点,助力提升侨村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和能力。其中,强亚村获评第九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上述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开平法院将结合赤坎华侨古镇项目和辖区旅游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充分发挥能动司法,延伸司法服务触角,推动“法院+侨联”“法院+文旅”深度合作,努力打造具有侨都古镇特色的涉侨涉旅“枫桥式人民法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