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民众街道坚持和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作为、主动靠前,将“情”“理”“法”三字诀融入人民调解和信访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快速化解案情简单、涉案金额小、涉法涉诉等纠纷事项,助力来访群众“事心双解”,有力维护社会稳定,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2023年以来,刑事治安类警情同比下降8.59%;共开展20次排查工作,排查矛盾纠纷54宗,成功调解率达100%;信访三级台账化解率100%,到市上访批次、人数同比下降66.67%;共收到77件国家信访局“满意度评价”信访件,及时受理率100%,按期答复率100%,参评率96.10%,满意率为94.59%,社会治安和政治大局稳定。
动之以“情”
“疏导结合”解双结
民众街道按照“三到位一处理”总要求,运用“疏导结合”工作法,梳理矛盾问题,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和症结所在,同时用人之常情、道德伦理等社会规则和法律法规去剖析问题、化解矛盾,提升基层矛盾纠纷化解能力和成功率。在刘某劳务纠纷案件中,雇主以个人名义雇佣刘某担任某工厂保安,随后一直以资金短缺为由拖欠劳务费用。因双方属于劳务合同关系而非劳资关系,在人社分局调解无果的情况下,刘某来到综治办咨询求助,因委屈自己的血汗钱被人拖欠,刘某在咨询过程中情绪几度失控,扬言要报复雇主。综治办了解情况后立即安排心理咨询师帮助信访人做心理疏导,稳定情绪,并安排法律顾问耐心释法说理,为其分析法律关系。为有效解决该民事纠纷,综治办主动与公安分局协调,采取“以案释法”的方式,组织公安民警对雇主做法治教育,经综治办组织法律顾问及涉事双方现场协调,二人签订还款协议,就还款期限、还款数额与违约责任达成一致意见并握手言和,实现了信访调处和心理疏导双管齐下,矛盾纠纷快调快结的效果。
晓之以“理”
靠前调解除纷争
针对矛盾纠纷化解积案情况,民众街道建立“联调会商”机制,联合相关职能部门、派出所摸排起底化解矛盾积案,有效整合人民调解员、律师、专业行业人员和社区(村)干部等组成专班力量介入,采取“一案一策”攻坚态势,力争达到诉求合理的解决一批,讲清政策释惑一批,诉讼分流一批,切实减少矛盾积累。近日,针对辖区内范某与刘某店铺承租合同纠纷一案,刘某欲提前解约,但双方因违约责任而产生纠纷,有暴发肢体冲突的可能,经派出所警员现场协调无果的情况下,司法所人民调解委员会迅速组织法律顾问参与调解。经分析,该案属涉法涉诉案件,承租方急于解除合同,将办公设备变现应急,出租方则要求其结清水电、协商好押金与违约责任问题。经两次组织调解,司法所依法告知了当事人矛盾纠纷化解方式、途径、成本和风险,着重对当事人进行情绪疏导,使双方从僵持不下,到逐渐互相理解,最后达成一致意见,成功化解该矛盾纠纷,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明之以“法”
普法教育转观念
民众街道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信访问题,将信访与普法深度融合,认真倾听群众呼声,提前介入调查处理,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等手段,积极向群众进行法治宣传教育,做到“调解一个案例,宣传一部法律,教育一方群众”。在李某与民众某装修公司商品房装修纠纷中,由于合同到期装修公司未能完成工作,双方发生矛盾纠纷,随后李小姐向国家信访局投诉,该件作为“国满件”由综治办跟进。秉承着“群众困难无小事”的理念,对涉法涉诉民事纠纷,综治办依法出具回函告知当事人合法程序解决争议的方法。同时,积极协调公安分局再次仔细研判,对装修公司主要负责人可能涉嫌合同诈骗行为立案调查,在化解矛盾纠纷中宣传法律知识,在宣讲法律中推动问题解决。在综治办与公安分局劝导协调下,装修公司同意退还符合李某期望的装修款,李某为此案件办理人员点了大大的赞。
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民众街道将继续积极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本土化实践理论在信访工作中的务实运用,在依法治街环境中落地生根,用活“三字诀”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依法育人,及时把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化解在基层萌芽状态,为辖区社会和谐发展创造安定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