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沈塘镇处井村绿树成荫,树荫底下的一座“和事亭”里,“和事佬工作室”的工作人员和村干部们与村民聊聊天,帮助村民解决烦心事。
小小“和事亭”议出大和谐
“小小的‘和事亭’,解决了我们村民诸多烦心事,成了我们基层治理的一座连心桥。”处井村村民吴梁英开心地说道。
近年来,湛江雷州沈塘镇为做好基层治理现代化工作,拓宽畅通村情民意的沟通渠道,建立了“和事亭”这一处大家共同议事的场所。
吴时明在“和事亭”里化解村民矛盾。
日前,村民吴某与其邻居吴某因排污管道发生纠纷,严重影响吴某生活,同时影响村中人居环境。据了解,他们双方属于亲人,多次协调不下,也不好意思到镇反映。双方约定村干部到“和事亭”里商讨,经过一番调解后,双方各让一步,最终达成书面协议。吴某同意在原有的排水沟中间新建一座污水沙井,并沿着吴某杂物间内围墙边新铺设一条30厘米排污管作为排水用途。村委会出资买这一条约7米长、30厘米宽的排污管道并建设。不仅调解事情,还修了亲情。
沈塘镇综治办工作人员庄恒说道:“村里很难避免这种生活上的小纠纷。在过去,想要调解矛盾要请村民们来办公室开会商讨,不仅召集慢,村民们也拘束、不敢说话,现在就在家门口的凉亭里,大家像拉家常一样说说自己的想法,把不满都放上台面说,共同协商解决。”
此外,“和事亭”既遮阳避雨又景色宜人,便成了大家的休闲娱乐、开展活动的好去处。空闲时总能看到村民或谈心、或下棋的身影,甚至村干部要找村民谈点事儿,也会约在亭子里。久而久之,越来越多的居民群众聚集在这里休闲纳凉、聊天议事。
热心“和事佬”专解麻烦事
沈塘镇除了“和事亭”,还有一群热心肠的“和事佬”在为群众解决麻烦事。
“大家都有大家的难处和道理,正所谓远亲不如近邻,大家要坐下来心平气和谈一谈,矛盾就解决了。”“和事佬工作室”调解员吴时明说道。
“和事佬工作室”。
“和事佬”专解麻烦事。矛盾起源于昌辉村谢某为出入方便,在旧房新开一个大门,但邻居林某认为该大门影响其房屋“风水”,不给谢某在该地方重新开大门。双方僵持不下,村委会多次组织双方调解,长达一年之久未果。双方情绪比较激动,极容易发生打架斗殴事件。昌辉村委会将该问题报“和事佬”工作室,请求协助处理。
吴时明得知后,让彼此充分表达积累已久的情绪,宣泄委屈,收集问题症结所在,并多次到现场调解,通过现场查看现状和地势等因素,经过多次调解,在“和事佬”吴时明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劝说下,很快就调解解决问题。
沈塘镇党委书记吴小智介绍,在2021年成立“和事佬工作室”,聘请10名群众公认好的离任村党组织书记、主任担任调解员。10名“和事佬”分成3个工作组,每个工作组负责对接6个村(社区)。
家长里短,磕磕碰碰时,“和事佬”马上出现,解了矛盾又不伤和气;意外事故,剑拔弩张时,“和事佬”一叫就到,及时“化干戈为玉帛”;矛盾激化,纠纷升级时,“和事佬”调解劝说,尽力让双方“一笑泯恩仇”……自“和事佬工作室”成立以来,成功调解案件131件,成为化解基层矛盾筑牢了第一道防线,得到了居民们的广泛认可和赞誉。
啃下“硬骨头”深耕基层治理
基层治理,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一头连着群众幸福生活。当前,雷州正在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加强和完善乡村治理是发展所需、民心所向。据了解,在雷州平安建设考核中,沈塘镇连续两年获得第一名。
沈塘镇位于雷州东北部,共有50条自然村。近年多个重点项目落地沈塘镇,土地纠纷、征地拆迁遗留问题较多,为啃下这块“硬骨头”,沈塘镇频出新招。
“企业建到哪里,我们就在哪里。”雷州经开区A园区落户沈塘镇,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产业,全力承接东海岛钢铁、石化配套企业和就业导向型企业,如今的沈塘镇成了企业投资置业的热土。自2021年12月,经开区A园区揭牌成立以来,已征收土地6636.9291亩,至今未发生因为征地拆迁工作出现任何越级上访事件。
全域治理,一网兜起“大小事”。沈塘镇建立“镇+村+网格员”服务模式,按照“一格一网”的标准,建立“网格发现、分级处置、协同办理”的工作机制,搭建“镇村中心+网格”的工作模式,形成上下联动的社会治理格局,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服务下沉,打通服务“关节点”。在孟山村的田头间,有着“田间驿站”。周边农民可在“田间驿站”休息、避雨之余,还可以在驿站里学习志愿者张贴的农业种植技术、作物栽培要点、禁用农药宣传海报。秸秆禁烧期间,“田间驿站”成了临时看护点,党员志愿者全天候做好禁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