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门恩平法院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主动适应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的新形势要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与恩平市各相关部门共同推进“1+6+N”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绘就更美侨乡新“枫”景。
法护侨益,打造涉侨司法“新高地”
恩平是中国著名侨乡,现有侨胞68万多人,分布在全球110个国家和地区,是海外华侨华人观察广东乃至中国的重要窗口。长久以来,因为涉侨纠纷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不能诉、不会诉、不敢诉一直是横在广大华侨心中的一道道难题。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恩平法院借力于恩平市委“侨都赋能”工程,立足侨乡侨情,凝聚侨心、汇聚侨智、融合侨力,牵头成立了恩平市华侨华人法律服务中心,创设“一站多点、一纷共解、一问即复、一掌通办”的立体化侨益保护新模式。
为进一步打造侨益司法保护“恩平样板”,恩平法院将司法护侨成效延伸至粤港澳大湾区,主动融入江门中院与深圳国际仲裁院联合打造的华侨华人国际商事调解中心,委派具有涉外法律事务处理能力的粤港澳大湾区执业律师参与案件调解,成功化解了多起港澳等地的买卖合同纠纷。
牛江镇涉侨法官工作室跨境线上调解现场。
在一起涉港纠纷案件中,承办法官善用涉侨跨境调解机制,以华侨华人法律服务中心为“小支点”,撬动涉侨跨境调解服务“大杠杆”,通过涉侨法官工作室在线上顺利调解一宗跨境变更未成年人抚养权案件,为即将参加中考的孩子争取搭上了入学香港中学的“末班车”。
诉前委派,找准矛盾纠纷“最优解”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恩平法院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凝聚多方力量纵深推进诉源治理工作,促进矛盾纠纷从源头实质性化解。
恩平法院充分吸收“醒记工作室”“锋叔调解室”“乡贤评理室”等基层人民调解平台优秀经验,确立了“法院一中心、镇(街)多站点”的工作模式,专门设立“社会治理调解工作室”,采取“法官+法官助理+特邀调解员”的工作方式开展诉前调解工作,实现矛盾纠纷委派调解、法院调解、再行立案层层过滤。通过分析近年各镇(街)“万人成讼率”数据,优先选择了那吉镇作为试点镇,根据当事人属地原则,已将多起有调解意向的案件分流至那吉镇诉源治理工作站,并成功调解多件诉求委派案件,调解成功率超过50%。
组织那吉镇调解员开展调解工作培训。
那吉镇的有益尝试形成了一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恩平法院决定把步子迈得再大一点。今年4月,在矛盾纠纷相对集中的恩城街道增设了一个诉求委派调解工作室,让基层调解员既能发挥贴近一线、了解案情的优势,又能够有时间、有精力专于调解、化解纠纷,分担法院调解压力。
联调联动,共建法检协作“新样板”
“无良老板恶意拖欠工资,法院要为我们主持公道呀!”今年春节前后,恩平法院连续受理了23起涉拖欠农民工工资劳务纠纷案件。
劳务纠纷案件当场调解。
岁末年初,是农民工维权的高发期。面对务工领域欠薪纠纷频发、影响社会稳定的形势,恩平法院主动探索,与恩平检察院共同签订了工作联动意见,将“支持起诉+诉前调解”工作有机结合,聚焦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农民工城乡扶贫对象等群体,建立起逐案工作台账、联席会议机制,既从检察院角度为当事人提供法律咨询、侵权定损、程序安排等诉讼支持,又从法院角度为当事人提供法律分析、诉前调解、处置跟踪等法律帮助,加强对民事侵权行为的震慑力,有效保障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我已经做好了打几个月官司的心理准备,真没想到这么快就能拿到经济补偿款,真是太感谢你们了。”法院调解室内,当事人何某在手机上核对到账信息后,笑意盈盈地向恩平法院和恩平检察院的干警表示感谢。
自法检联动机制实施以来,恩平法院已携手恩平检察院成功调解23件涉劳动者民事纠纷案件,涉及人数68人,切实让城市务工人员感受到司法温度。
靶向施策,奋力跑出执行“加速度”
“执行工作是保障人民权益的坚强后盾,要以高效率答好司法为民答卷,以优异成绩回应人民群众的期盼。要加快办案进度,狠抓案件质效,实现执行核心指标优于去年同期的目标。”党组书记、院长肖庆文在今年初的审判执行工作推进会上向执行干警发出了新的“动员令”。
恩平法院执行干警闻令而动,办案过程中,灵活运用司法拘留、限制出入境、限制高消费等措施,依法识别、精准打击规避、抗拒行为,顺利化解了一场跨境(香港)被执行人失联十七年的纠纷。转变思路,巧用执行措施,为企业执行到位1800余万元,以实际行动将当事人“纸上权益”兑现为“真金白银”。
案款执行到位,当事人赠送锦旗。
恩平法院成立执行案款清理工作小组,大力推行“线上线下”双查询清退机制,强化部门联动,加强案款发放全周期督查检查,截至8月,旧存执行款清退已超1.64亿元,高效清退工作多次获得当事人和企业肯定,近两个月已连续获当事人赠送锦旗5面,感谢信2封。
聚焦热点,唱响基层普法“好声音”
恩平法院聚焦当前普法工作中的短板弱项,持续深化精准普法模式,多次开展针对性强、教育性高、受众面广的普法宣传活动,创新手段引导群众主动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切实促进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和化解。
普法团队到西湖公园开展生态普法宣传。
锚定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热点和难点,强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司法理念,实施“一校一法官”方案,开展“法治副校长进校园”活动超60场。每年邀请中小学生走进法院参与“公众开放日”活动,以“走近式”参观法院文化+“沉浸式”旁听庭审+“启发式”法治课堂的形式,筑牢未成年人法治观念,提升青少年的自我保护能力。
开展“法治+环保”主题宣传活动,通过介绍污染环境案件审理过程,以案说法提升群众环保理念,助力绿美恩平建设,选派干警参加省、江门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达人说”活动,获江门全市第一、广东全省第三的优异成绩。
精选法治故事以案释法。恩平法院每年撰写新闻案例及普法宣传报道超100篇,今年已有超70篇法院案例故事被最高法、省法院、江门中院等各级官方微信公众号和微博转载,其中,《十七年后,消失的他找到了》《跨越300公里的温暖“接力”》《1800万到账!广东恩平法院成功执结一起涉企纠纷》《广东恩平法院全力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等信息稿获《人民法院报》《法治日报》《南方日报》刊载。
以案例“小切口”护航社会“大民生”,恩平法院为加快推进审判体系现代化,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舆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