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2月,黄茅海跨海通道即将通车。“大桥经济”的东风已至,江门台山发展资源聚集,“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加力提速,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近年来,台山市委政法委牢固树立“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统筹协调全市政法系统扎实推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推动形成主体平等、竞争有序、监管到位、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为台山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台山优化营商环境,为“大桥经济”蓄势。
以政法之力 护营商环境
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中,民营经济堪称澎湃动力,保障其健康发展,是当下的关键课题。这不仅意味着要托举企业熬过寒冬、扎根当地,更要巧用司法之力,为企业精准纾困。
“真是太感谢你们了,让纠纷这么快解决!”拿到调解书,当事人满心欢喜。
今年4月,吴先生满脸愁容走进镇综治中心。斗山农产品加工区内一条污水管网未经沟通,径直铺过他在赤溪镇的公司门口,侵犯土地使用权,还妨碍后续建房,吴先生讨要整改与赔偿。
接到求助后,赤溪镇综治中心依托“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即刻联合台山市农业农村局、赤溪派出所、赤溪商会调解工作站及施工方,与吴先生一同协商。经多轮协商,双方认可调解方案,握手言和,这场污水管网施工纠纷就此化解。
赤溪镇矛盾纠纷调解现场。
台山市委政法委积极统筹全市政法力量,奏响护企“交响乐”。督促各部门平等捍卫经营主体权益,紧盯重点项目、产业链稳定,加大司法供给;健全多元调处机制,以“双随机、一公开”驱散营商阴霾,全力铺就公平、开放的法治底色。
在依法行政层面,台山步步深耕。强化镇街统筹协调能力,创新案卷评查,借“导师制”“大讲堂”淬炼执法精兵;检察院与17个镇街携手,建立完善行政执法衔接工作机制,延伸监管触角,让执法在规范、标准、动态监督中愈发严谨。
优化法律服务,更是为营商环境“施肥浇水”。港籍商户谭某某,因社区矫正被困原地,经营受阻。台山市检察院迅速响应,组织公开听证。听证员公正评议,司法局依此批准申请,既严守监管底线,又兼顾经营需求,实现“情、理、法”和谐共生,为企业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近年来,台山更是多管齐下:成立改革小组,筑牢民企权益“防护墙”;开展“减证便民”,让办事流程“瘦身”;政务窗口、检察服务中心设绿色通道,提供联办快办、优先审查等一站式服务,全方位厚植民营经济发展沃土。
“侨”联四方 法治护航
“台山可以提供哪些涉外涉侨法律服务?”“涉外商事法律服务的主要类型有哪些?”“想了解在台山开公司的手续以及销售产品的规定”……
在台山,“侨”是独特的名片,也是独有的资源。台山市拥有约180万乡亲旅居海外及港澳。过去,他们在家乡捐资捐物、办学建校;如今,受台山这片投资创业热土的感召,许多侨商侨企返乡创业,以“真金白银”为家乡持续“加仓”。
近年来,在促进华侨华人与台山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发展中,台山政法机关持续深化涉外涉侨法律服务,奋力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推动涉外涉侨法律服务融入台山经济发展新格局,护航台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台山市成立涉侨民事审判庭,发挥集中审理优势,提供优质、专业、高效的法律服务。
为做好涉侨服务工作,台山成立了市侨务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建立“检+侨”“法+侨”“司+侨”协作机制。全市17个镇(街)全面成立涉侨纠纷调解室,组建由律师、公证员等组成的华侨华人公共法律服务团。台山法院开设涉侨法律服务专窗,提供“一站式”诉讼服务,实现华侨华人“最多跑一次”,成立涉侨民事审判庭,发挥集中审理优势,提供优质、专业、高效的法律服务。台山检察院开通涉侨案件办理“绿色通道”,依托12309检察服务中心守护侨胞权益。台山市公安局推出涉侨服务“套餐”,实现华侨华人复籍入籍“一窗受理、并行审批、一并发证”。台山司法局依托调解室调处涉侨纠纷,赢得华侨华人“点赞”。
台山市公证处工作人员通过省统一办证系统为外地群众办理远程视频公证,实现“足不出户”办公证。受访者供图
过去一年,台山政法系统推动侨胞纳入镇(街)调解人才库,拓宽侨胞参与人民调解工作广度与深度。台山检察院在江门检察系统首创涉侨公益诉讼观察员机制,聘请12名熟悉侨务工作的人员为涉侨公益诉讼提供协助。台山法院成立特邀调解员队伍,健全“海外联络员”“归侨陪审员”工作机制,提高涉侨审判司法公信力和国际影响力。台山政法系统深入推进“港澳融合”“侨都赋能”工程,健全涉侨维权机制;成立“台山市涉侨法律服务中心”,开设专窗提供法律服务;创新运用小程序为海外侨胞减少诉讼成本;此外,通过加强对全市涉侨文物开展排查走访,守护侨胞“根魂梦”。
面对“大桥经济”新机遇,台山政法系统将持续推进相关工作,擦亮涉外涉侨法治品牌,以优质涉侨服务护航台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