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弘扬法治精神,推动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5月9日,潮州市司法局、市法学会和潮安区法学会等相关单位联合在潮州市裕德堂艺壶研究所开展“典护未来˙非遗传承——民法典宣讲乡村行”活动。
趣讲法典:开启法律启蒙之旅
活动邀请潮州市律师协会秘书长、广东铮辉律师事务所律师郑一超进行授课。郑一超律师结合青少年的认知特点,通过“动画演示+案例”方式,以民法典是“社会百科全书”属性切入,将胎儿的权益保护比作生命的第一份礼物,用校园侵权责任认定搭建法律安全网,借助文具店维权实例具化消费者权益,引导青少年要学会用民法典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做一个遵纪守法的的好公民。
同时,普法志愿者还发放了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宣传册页,成为青少年争相翻阅的“法律宝典”。
少年说“典”:法治种子破土而出
活动打破传统单向的“说教学”模式,让青少年成为“民法典小演员”。枫溪镇瓷都实验中学的3位“小演员”依次上台演绎课间纠纷、教室风波等情景剧。学生小李举例“课间弄坏同学游戏机”,学生小张演绎“网络上恶意P图”等现象,并运用侵权责任、肖像权保护、网络欺凌等知识,化身法律“小专家”进行调解,将晦涩的法律条文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生活指南。
在场的学生们踊跃积极发言讨论,纷纷表示这种形式让民法典知识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智趣学“典”:互动解锁法律密码
活动还设置“即问即答+即时奖励”模式的互动问答环节。区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彭维玲提出“霸坐行为”“校园隐私权保护”“校园欺凌”等生活化法治问题,学生们纷纷举手抢答。针对强行霸坐、高空抛物责任判定、校园长期欺凌等难点问题,彭维玲结合“条文+案例”方式进行拓展讲解,现场气氛热闹非凡,欢声笑语与法律知识传递彼此交织在一起。
随后,学生们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实地参观了裕德堂艺壶研究所“博物馆之城”系列馆,充分领略潮州手拉壶悠久的历史文化及制作工艺,进一步增强青少年对非遗文化的认同,感受非遗文化与法治碰撞的魅力。
非遗传“典”:文化浸润法治信仰
活动尾声开辟非遗法治工坊,手拉壶非遗传承人与在场学生大手牵小手,共同开展“玩泥巴”拉坯制作。在这一“沉浸式”非遗技艺体验过程中,学生们全神贯注“和泥”“揉泥”“拉坯”“捏塑”,感受着指尖与陶泥的亲密接触,一块块小小的陶泥在手中逐渐成形。有的学生制作出精美的茶杯,有的塑造出可爱的小摆件,每一个陶艺作品仿佛被注入了生命,延续着潮州独具特色的文化根脉,诉说着学法用法守法尊法的决心。
此次活动充分发挥非遗文化驻地优势,运用了“静态展示+动态体验”的立体化普法模式,推动了普法宣传从单向灌输到沉浸体验的转型升级,是一次极具创新性和实效性的尝试。未来,市县(区)法学会将继续发挥职能优势,探索更多创新普法方式,让法治文化浸润人心,为法治潮安建设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