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站、点”融合共治机制入选广东法院“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创新案例;松口法庭前端治理工作成绩突出,获全省法院通报表扬;畲江法庭获评全省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表现突出集体”……
梅江两岸阔,“枫”正一帆悬。
近年来,梅州法院以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为抓手,紧紧围绕“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以23个人民法庭为支点,融入基层治理、做实定分止争、服务乡村振兴,将司法“神经末梢”送进基层、贴近群众,谱写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新篇章。
7月4日,大埔法院茶阳法庭在光哥调解室成功调解一起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
一次凝聚合力的调解
“以前打官司要东奔西跑,现在到综治中心‘一站式’就解决了!”拿到补偿款的村民由衷感慨。
2024年7月,梅县松口镇泰东村3名村民代表到法庭起诉当地某水电站,认为水电站将该村沿路护栏缺口封闭,致使暴雨漫灌,20多户村民损失严重,要求赔偿。
“法官,水都淹到我家二楼了,家具家电全泡坏了!”面对满脸愁容的村民,梅县松口法庭深知,群体性纠纷堵不如疏、判不如调,当即联系综治中心并发出法律风险提示。
综治中心迅速启动“预警—响应—联动”机制,与法庭、司法所、派出所、村委及水电站代表组成联合调查组赶赴现场,实地勘察漫灌痕迹、缺口位置等争议关键。
厘清责任后,如何制定双方均信服满意的补偿方案是关键。在松口法庭建议下,综治中心邀请第三方保险公司独立评估,逐户对村民受灾损失进行定损,提出合理的补偿方案。
综治中心调解室里,调解员、法官、村民代表和水电站负责人相对而坐。
“根据现场勘察情况和第三方定损报告,水电站确有补偿责任。”在法官的指导下,调解员拿出相关材料,有条不紊地向水电站负责人释法说理。
“补偿标准很详细,又有专业机构评估,靠谱。”法官和调解员逐一解释定损范围、补偿标准后,村民放下心来。
经过综治中心、法庭和村委的多番努力,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村民很快拿到了补偿款,纠纷圆满化解。
基层治理,机杼万端。如何以法治善为促基层善治?
近年来,梅州法院主动把人民法庭工作融入党委领导下的“1+6+N”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体系,依托“庭、站、点”深度融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出台积极参与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十条工作措施,以“轮驻、常驻、随叫随驻”方式入驻综治中心,建立矛盾化解双向流转机制,构建“诉前引导+诉中委托+诉后联动”分层递进解纷体系,做实“指导调解+司法确认”,实现矛盾联调、问题联治、平安联创。2024年以来,全市人民法庭联合综治中心化解矛盾纠纷近2000件,诉调对接案件1100余件。
6月11日,梅县区法院松口法庭联动镇综治中心干部到松口镇大塘村现场调解相邻权纠纷。
一场批量化解的类案示范
“嫁出去的女儿终于不是泼出去的水了!”近日,平远县仁居镇某村的外嫁女拿到调解协议确认书,眼里笑意藏不住。
原来,该村将集体土地租给能源公司作投资光伏项目用途,并获得相应的土地租赁费。村集体合作社在制定土地租金分配方案时,未将外嫁女考虑在内。
“我们虽然嫁出去了,但户口仍在村里,土地租金分配应该有我们一份。”分配方案公示后,小玲两姐妹找村合作社协商未果,将村合作社诉至法院,要求补发土地租金。
经走访调查,仁居法庭发现不少户口仍在本村的外嫁女很关注案件进展,并表达了维权的意愿。如何防止“一案结多案生”?仁居法庭有自己的解法。
以先行提起诉讼的小玲两姐妹案件为基础,仁居法庭到村里开展巡回审判,邀请村干部、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外嫁女参与旁听庭审,引导大家对诉讼结果有合理预期。
经过审理,仁居法庭依法支持了小玲两姐妹的诉请。果然,判决生效后,法庭陆续收到多起类似纠纷的立案申请。为“一揽子”化解矛盾纠纷,仁居法庭以前案为范本,召集后起诉的外嫁女与村合作社进行调解。
法官耐心从诉讼成本风险、乡情亲情等方面释法说理,并发动群众基础好、道德威望高的“长者”说事评理,与村干部合力做通合作社负责人思想工作。最终促成村合作社以首案判决确定的补偿为标准,与9名外嫁女达成调解协议。
一案结带动多案止,得益于全市人民法庭从个案思维到类案思维转变。梅州法院出台规范示范诉讼流程规定,推行“示范诉讼+类案调解”以来,全市人民法庭促推695件土地纠纷、劳动争议等系列纠纷批量高效化解。
为推动矛盾纠纷在群众“家门口”化解,全市人民法庭还因地制宜,打造各具特色的法庭调解品牌。“群众说事·永光说法”的光哥调解工作室成为当地群众化解矛盾纠纷的首选;探索总结“一个平台、两乡情愿、三方联动”的“123”前端治理工作法,形成“客家文化+”围屋特色调解模式;根据当地乡风民俗特点推出“丰调语顺”“七步解纷争”等接地气的调解工作法……2023年以来,全市人民法庭全流程调解案件4922件,93.29%的案件在人民法庭实质化解。
7月4日,兴宁法院叶塘法庭到产业园区法官服务点开展法律咨询服务。
一份“油”盼头的司法建议
大埔县地理和气候条件适合油茶生长,是梅州油茶重点发展地区,全县种植油茶面积1.2万亩,油茶种植企业12家,带动当地1700多户农户种植油茶,年产值高达亿元。油茶保险作为提高油茶生产抗风险能力的“兜底性”保障,受到企业和农户的欢迎。
2024年3月,大埔县某农业公司向保险公司就油茶种植投保,双方对油茶管理要求、种植风险赔偿范围等达成约定。后农业公司发现油茶树几乎没有挂果,向保险公司报案后,却迟迟未等到保险公司派人评估鉴定油茶产量,便将保险公司诉至法院。
茶阳法庭受理案件后,发现涉“油茶保险”纠纷在省内未有先例,双方对保险合同性质、两次保险鉴定评估结果采信等存在争议,经过专业法官会议讨论,最终判决保险公司赔偿农业公司310万余元。
案件审结不是终点。“油茶保险对促进产业振兴、保障种植户收益具有重要作用,如果保险公司不能依法有效履行承保义务,可能造成投保企业或农户的重大损失。”为此,茶阳法庭向保险公司发出了规范精准承保业务流程、建立承保后督促回访机制、接案后及时查勘固定证据、加大政策性农业保险宣传的司法建议。
“我司将进一步完善精准承保、精准理赔的‘双精准’模式,组建专业宣传团队向农户详细解读农业保险条款,优化回访查勘流程,采用先进设备确保查勘结果准确性和公正性……”很快,茶阳法庭收到保险公司的司法建议回函。
产业旺、乡风新,全市人民法庭奋战在服务“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最前沿——
以小建议赋能乡村振兴大文章。带着“柚香”的司法建议,帮助金柚协会建立行业“红黑名单”制度;加大古民居保护力度的司法建议,推动文化保护部门建立不可移动文物资源大数据库。2023年以来,发出司法建议23份,采纳率、反馈率100%。
以优质司法服务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出台服务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十项举措,设立柚子法律工作室、留隍特色食品法官服务工作室,组建大埔陶瓷、大田杮花等专项法官服务组,在茶叶、蔬菜、丝苗米等产业园建立15个特色产业法官服务点。
以法治力量涵育文明乡风。深入田间地头、镇村社区开展巡回审判157场次,指导完善村规民约15个,共创“无讼村居”169个。开展山歌剧普法、法治赴圩、大禾坪小剧场等特色普法活动125场次,推动法治精神在基层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