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没想到,被拖欠的工资还能全部要回来!”收到工资那一刻,曾在火火公司就职的员工们难掩激动。
近日,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法院通过创新推进“执破融合”机制,高效审结一宗轻资产企业破产清算案件,成功为463名员工全额追回欠薪760余万元。该案不仅为类案处理提供了可复制的司法经验,更体现出人民法院以司法力量守护民生“薪”安的力度与温度。
火火公司曾是一家头部MCN机构,旗下拥有近100名达人,覆盖粉丝数亿人,公司员工近900人。自2022年起,因经营不善、资金链断裂,公司开始陆续拖欠员工工资,引发内部动荡。部分员工申请劳动仲裁,多位达人和主播也通过网络公开声讨。与此同时,该公司还深陷多起民间借贷和合同纠纷,被多家主体起诉。
“在执行火火公司欠薪案件过程中,我们发现关联执行案件超100件,执行到位金额远低于执行标的,初步判断企业已资不抵债。”承办法官回顾案件时说道。法院于执行阶段提前介入,对企业进行“健康扫描”,综合评估经营状况,精准识别“执行不能”风险及潜在群体性矛盾,迅速启动“执破融合”机制,引导债权人申请移送破产审查。为解决职工生活困难,福田区人力资源局先行垫付了部分工资,保障员工在司法程序进行期间的基本生活需求。
法院裁定受理破产清算后,立即指定管理人介入,并实现执行程序中的财产保全与查控线索无缝对接至破产程序,为后续财产追收和债权清偿打下了坚实基础。
然而,挑战才刚刚开始。
管理人在法院指导下,赴火火公司三处经营场所现场勘查。此时公司早已人去楼空。作为一家“重流量轻资产”的MCN机构,遗留财产主要是直播道具、服装和办公设备等动产。
“这些资产价值不大,但仓储和搬运的成本高昂,再拖下去只会‘越放越亏’,必须立刻处置!”管理人向法院紧急汇报。
为降低破产费用、防止财产贬值,法院立即指导管理人现场处置动产。通过委托专业机构评估、公开询价比价等多轮协商,最终以最高价格成交,24小时内实现资产变现,最大限度节约成本,维护债权人利益。
更大的挑战在后面。实控人失联、账册缺失,公司财产成了“糊涂账”。
管理人积极履职,通过多方走访原职工,了解到火火公司在某直播平台仍有一笔未结算的广告收入。法院迅速响应,通过执行查控系统检索关联案件、发出协助查询通知书和律师调查令,并尝试注册平台账户实地调查,最终确认该公司在某平台确有120万元待结算款项。
因该平台表示只能将款项划至法院账户,承办法官专程赶赴外地,与平台公司反复沟通协调,最终成功将这笔款项划转至管理人账户,使这笔“隐形资产”顺利归集至破产财产。
此外,面对火火公司涉及外地法院执行案件的情形,福田法院启动跨院协作机制,向相关法院致函协调,统一归集破产财产。该公司衍生诉讼共计28件,其中17件达成和解并成功收回款项,最终累计收回破产财产900余万元。
随着破产财产不断归集,现有资金已可覆盖全部职工债权。尽管部分诉讼尚未完结,但考虑回款周期较长,法院坚持“民生优先”,果断启动“先行分配”程序。在法院监督指导下,管理人依法完成财产分配,为463名员工全额发放欠薪76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