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判了,却迟迟执行不了,直接影响到社会公众对“公平正义”的观感。基于此,去年最高法承诺“用2—3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向这一“老大难”问题宣战。
一年下来,广东省法院以新收47 .1万件执行案件、办结43 .4万件执行案件的“成绩单”,刷新了广东的历史记录,并位居全国第一。
面对“执行难”这一司法“顽疾”,广东省今年进一步宣布:力争在2018年全面提前完成“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的总目标。
这一“底气”的背后,是广东省法院系统借助鹰眼查控等高科技来治理“老赖”,近日南都记者以深圳市中院为样本,揭秘破解“执行难”的高科技。
高科技“鹰眼”被逐步植入“老赖”生活
深圳市中院的“鹰眼查控网”,在全国颇有名气。它是深圳首创的一款对被执行人及其相关人员的财产和人身进行查询和控制的网络工作平台。自2010年启动以来,随着联通互动的协助单位的拓展,功能范围也不断增强,成为法院执行中查控财产的一款“神器”。
被媒体广泛报道的一个案例是,在“鹰眼查控网”的帮助下,被执行人西宁市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持有市值达9000余万元的巨额股票,广东省深圳市中院的执行法官在电脑前,仅用8个小时就完成了从发现财产线索到成功控制的过程。
这一查控方法,效率远高于以往执行法官挨个部门“找财产”的工作模式。
南都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鹰眼查控网”已与44家协助、联动单位联网,既包括公安、工商、地税、海关等国家机关,也包括多家商业银行、证券登记结算公司、联合产权交易所等公司类协助执行主体,还在全国率先将外资银行纳入查控体系。
深圳中级法院工作人员告诉南都记者,通过“鹰眼查控网”,对被执行人财产查控种类由过去的4项扩展到28项,涵盖了银行存款、工商登记、车辆、房产、股票、理财产品等多种财产形式。另外,还可查询流动人口与出租屋信息、服刑地信息,开展特定场所布控、口岸边控等。
这也就意味着,“鹰眼”被逐步植入到“老赖”生活各个场景和细节。
据介绍,对于被执行人在商业银行的存款余额,“鹰眼查控网”实现了由查到控的一体化办理,是全国法院中唯一能对银行账户存款余额进行扣划的查控网。
公开数据显示,到2017年5月底,鹰眼查控网累计查询到财产近950万项,实际控制财产46 .94万项,仅银行存款即已冻结金额96.27亿元,实际扣划金额49.33亿元,累计人员查询28137人次,人员控制1213人次。
部门联通不能光靠法院“单打独斗”
事实上,早在2011年,深圳市中院便提出要“率先基本解决执行难”。
基于实践中的探索和经验,2014年,深圳市中院在《关于率先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的实施标准》中,用程序规范和实体指标,确定执行工作的标准。
深圳市中院的工作人员发现,破解“执行难”,不能光靠法院“单打独斗”:让相关部门联通协同,可不仅仅是开个端口接数据这么简单,“人家也麻烦,凭什么帮你呢?”
最终在市委的支持下,通过市政法委的协调,在2010年8月开通了第一条线;又通过与广东省法院执行指挥中心的对接,将范围进一步拓展到广东省;再通过与一些银行的合作,将银行账户等信息拓展到了全国、甚至跨境。
深圳市中级法院工作人员谈到,解决“执行难”,深圳的一项创新是在工作机制上构建起了“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支持、法院主办、各部门联动、社会配合”的“大执行”工作格局。值得一提的是,在此过程中,深圳市人大还以地方立法的形式,将一些执行联动做法固定化、制度化。
主动出击发布悬赏公告搜寻“老赖”
以往,在执行工作中,一些法院还停留在“被动执行”阶段—申请人提出执行申请后,执行工作人员才机械查询被执行人资产,有资产的进行处置,无资产的终结,这就较难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容易让判决书打“白条”。
在攻坚执行难问题中,深圳市南山法院成立了“特别执行分队”,专门办理特殊案件。分队中还吸收了“作战经验”丰富的公安、反贪的团队,主动出击。
这项做法颇有成效。据了解,今年1—4月,南山法院执行标的到位率达到48.08%,实际执行率达54.57%,结案率达41.17%,均超过深圳全市的平均水平。
针对一些连高科技也搜寻不到的执行人,今年,南山法院还首次尝试发布执行悬赏公告的方式,借助全社会力量“搜寻”老赖。
“在一宗房产纠纷案件中,深圳市中院判被告向原告支付27万多元及利息,被告拒绝履行,原告申请了强制执行后,执行人员对被告名下财产进行查控,只从存款中划扣到3万多元,被执行人下落不明,案件执行陷入困境。”深圳市南山法院负责执行的工作人员介绍说。
在此情况下,今年5月,南山法院执行人员在被执行人原工作地、身份证住所地及法院公告栏等地张贴《执行悬赏公告》。就在悬赏公告张贴的第二天,即有知情人士举报了被执行人的下落,并协助找出了这名“老赖”。
最终,被执行人与申请执行人达成执行和解协议,同意代申请执行人向举报人支付赏金2.4万元。至此,一起长达7年的执行难案,以执行悬赏的方式结案。
借鉴经验在全国搭建一张更大的网
从发悬赏令动员全社会、到动员领导沟通协调、抑或是借力高科技,南都记者发现,广东在破解执行难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在这一轮全国上下发起的“2—3年基本解决执行难”行动中,在各地也能找到类似的举措。
最高法院也借鉴了广东“鹰眼查控”的经验,正在全国搭建一张更大的网,通过与人民银行、工商总局、交通部、证券登记计算机构、车辆管理机构、银监会等机构“总对总”的专线对接,实现在全国范围内一网打尽拒不执行的“老赖”。
更让社会公众叫好的是,最高法还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失信被执行人制度,联合更多部门将“老赖”纳入黑名单,让失信者的失信成本越来越高、活动空间越来越小,以至于寸步难行。(南都记者 程姝雯 徐全盛 尚黎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