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门蓬江区司法局白沙司法所巧用良法善治“四张网”,通过积极提升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水平,搭建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创新基层法律服务模式,多渠道开辟法治宣传阵地,探索矛盾纠纷化解新路径,织牢织密“法律服务网”“法治保障网”“宣传教育网”“基层解纷网”,深化共建共治共享,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有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搭建平台,提质增效,构建“法律服务网”
一是提升规范化建设水平,推动司法服务提档升级。严格按照规范化建设标准升级改造,设有独立办公用房,开放式服务大厅标识明显、设置规范、设备齐全,环境舒适,服务周到,打造集成、高效便民的“法律之家”,3次获评为江门市司法行政系统人民调解工作先进单位。2021年,白沙司法所获评“全国模范司法所”。二是搭建街道、社区两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架好法治“连心桥”。指导社区严格落实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整合党员律师、社区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精英律师、志愿律师等共328人,推动公共法律服务全覆盖,让居民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专业的法律服务。依托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举办“精英律师下基层”系列活动,打造“法律服务超市”,志愿律师化身“外卖员”外送法律服务到居民身边,就居民较为关注的加装电梯、小区管理等相关法律问题进行分析、答疑。2022年以来白沙街道、社区两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接受法律咨询650人次。
创新模式,以法护航,织牢“法治保障网”
一是当好法治政府建设的“守夜人”。创新“常年法律顾问+公职律师”服务机制,聘请常年法律顾问为基层政府提供法律意见,防范法律风险,公职律师为街道把好决策事项法律关,司法所参与街道重大事项决策,对重要事项进行法律审查。2022年以来为基层政府提供法律意见640次。二是当好依法行政的“宣教员”。贯彻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推动律师参与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协助培训指导和普法宣教。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江礼大桥、范罗岗等地段占道经营等突出问题,派出律师协同白沙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办对经营者进行释法普法和劝导教育,实施柔性执法,变“堵”为“疏”,引导占道经营者撤离到划定的便民服务点进行规范摆卖,达到“教育一人、带动一片”的效果,保持市容环境颜值在线。
开辟阵地,法润人心,织密“宣传教育网”
针对老城区部分老年群众法治意识薄弱、法律素质不高、青少年法治意识亟待加强等问题,多渠道开辟法治宣传阵地,创新普法形式。一是“法律七进”活动推动公民勤学法律知识。2021年白沙街道围绕民法典、宪法、禁毒法、社区矫正法等法律法规,共开展法律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等法治宣传活动250场次。二是线上线下相结合促进群众深学法律知识。在启明里广场开展“看《狂飙》学法律”普法活动,打造《法治面对面》线上普法栏目,利用自媒体传播手段,使用“以案说法”的形式诠释法律、宣传法律,把法律知识以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方式送到千家万户。三是“法治夏令营”开启青少年乐学新模式。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法庭暑期活动,引导青少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青少年心中播下法治的种子。四是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引导群众常学先进榜样。打造“法德学堂”、道德超市等特色品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法治观念。选树“白沙好人”“身边好人”等先进模范,引导群众崇尚法律、尊老爱幼、互帮互助的良好社会风尚。
多端发力,定纷止争,搭建“基层解纷网”
一是加强前端预防,扩大解纷广度。利用网格员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立足于群众诉求,让网格员下沉社区,及时摸排网格内的各种矛盾纠纷、安全隐患等不稳定因素,实现“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问题在格中解决”。努力打造个人调解工作品牌,成立“强哥调解工作室”,通过“主动介入法”“冷热处理法”“换位共情法”,主动“走出去、请进来”,做到矛盾早发现、快化解,让激动的当事人的情绪“凉”下来,对已有调解意愿的当事人“趁热打铁”,抓住时机摆事实、讲道理、说法律,引导当事人主动换位思考促和解,共预防化解矛盾纠纷23宗。二是注重中端把控,多元高效解纷。积极建立诉调对接、警调对接、检调对接、访调对接、庭所共建平台,完善联合化解综合机制。人社、信访、综治、公安等部门共同参与、联合调处,并调配律师、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师等第三方专业力量参与基层矛盾纠纷化解。同时整合人民调解员、社区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五老”人员等社会力量参与其中,推动社会基层治理提质提档。2023年白沙街道开展各类矛盾纠纷排查共计429次,摸排矛盾纠纷429宗,调解矛盾纠纷429宗,调解成功率达100%。三是强化末端化解,治理衍生“防再病”。探索“人民调解+司法确认”机制,按下解纷“快捷键”。与法庭加强“家事庭所共建”平台建设,在司法所设置审判室,打造“微法庭”,推进适用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程序,通过司法确认的方式补齐当事人易反悔、协议难执行的短板。同时完善人民调解回访制度,防范矛盾纠纷再次反弹。针对调解成功但尚未履行的案件,督促当事人按照调解协议约定尽快履行,对司法确认案件启动强制执行。对容易激化的群体性纠纷案件再排查、再回访,做好对“重点人员”的跟踪回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