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河源市源城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核心区域,东埔街道常住人口达29.5万,商业网点密集、人员流动频繁、利益诉求多元,其矛盾纠纷量常年占城区总量的60%-70%,基层治理挑战严峻复杂。
面对这一局面,东埔街道综治中心将辖区划分为187个基础网格,每个网格配备1名专职网格员,实现“人到格中去、事在网中办”;又创新设立全市首个“五心”调解工作室,筑牢矛盾化解“第一道防线”,为辖区平安稳定筑牢坚实基础。2022—2024年间,东埔街道信访总量同比下降28.5%,治安及刑事类警情分别下降17.6%、36.7%,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向好,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有效提升。
创新设立全市首个“五心”调解工作室
近日,平安广东建设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会上宣读表彰2022—2024年度平安广东建设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其中,源城区东埔街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获评平安广东建设先进集体。
“耐心、细心、公心、暖心、贴心!”在实体化运作基础上,东埔街道综治中心设立全市首个“五心”调解工作室。工作室同步设立法检联络点,有效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法律援助等多元资源,切实筑牢矛盾化解“第一道防线”。据统计,“五心”调解工作室年均成功调解纠纷800余起,调解成功率稳定在98%以上,成功阻断“民转刑”案件风险,为辖区平安稳定保驾护航。
综治中心全称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是整合社会治理资源、统筹社会治理工作的基层综合性服务管理平台。近年来,东埔街道综治中心严格对标“1+6+N”工作体系建设要求,高标准完成街道综治中心规范化改造,同时优化力量配置,将21名政法精干力量分配至信访调处、诉调对接、法律援助、困难帮扶等关键岗位,推动“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集成化平台高效运转,为基层治理筑牢硬件基础与人力支撑。

在东埔街道人民调解室,调解员正帮当事人把“疙瘩”解开。
以综治中心为主阵地,东埔街道进一步推动司法所与信访办、派出所与调解室等核心力量合署办公,搭建起“诉调、警调、访调、仲调”无缝对接平台,真正实现治理阵地前移、服务力量下沉。
“经过系统培训后,2到3名调解员进驻辖区派出所办公。一旦接到相关警情,调解员可第一时间参与调解,仅一年就成功调处约500宗纠纷。”东埔街道平安法治办主任黄铭祯介绍,在这一模式中,公安负责提供办公场所,移交案件情况;检察院工作人员驻点对接,重点参与未成年人相关案件处理,做实检察听证、司法救助调查、案件释法说理或教育疏导、公益诉讼调查等工作;法院则聚焦民事纠纷,侧重诉前调解,形成“警调+法检联动”的闭环处置流程。系列举措大幅提升复杂疑难纠纷化解效率,仅通过警调、诉调对接,就成功分流非警务类纠纷67宗,诉前调解成功率高达99%。
此外,东埔街道综治中心主动联动住建、教育、人社、城管、自然资源等关键职能部门,融合信访调处、调解、仲裁、诉讼、法律援助、困难帮扶、民政救济、司法救助、心理咨询九大服务功能,推动综治中心与调解中心、诉讼服务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深度衔接,让群众“只进一扇门,解决烦心事”。自中心实体化运行以来,已跨部门联合处置文化广场赏石文化节涉虚假宣传、越王小学师生矛盾等多起纠纷,累计受理矛盾纠纷2500余件,用实际成效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
网格员织密基层治理“平安网”
“每到中秋节、春节前后,都是讨薪事件高发期,尤其是集中楼盘完工阶段,常有包工头带头维权的情况。”黄铭祯谈及,东埔街道综治中心将辖区科学划分为187个基础网格,为每个网格配备1名专职网格员,并明确职责清单。网格员会主动排查负责区域所有施工工地的工程进度与完工时间,及时将相关信息上报备案。
“一旦现场爆发讨薪矛盾冲突,网格员会第一时间引导涉事双方前往综治中心。综治中心同步联系人社局介入协调,组织工人代表与工程方面对面协商。”黄铭祯提到,若工程方暂时无力全额支付薪资,一般通过协商确定分期支付方案或实物抵押方式,有效缓解矛盾、避免冲突升级。
如今,网格员日均巡查走访频次、信息采集数量大幅提升,已成为基层感知风险隐患、前置化解矛盾的“前哨尖兵”。据统计,2024年以来,网格员累计上报涉及城市管理、安全隐患等领域的网格事件5691件,办结率高达98%,切实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像酒店公寓这类场所,我们要求物业定时核查入住人员身份。对于租期3个月及以上的租房,每月都会上门复核身份信息,防止出现多人混居、中途擅自更换租客等问题。”黄铭祯补充,在坚基商圈等人流量繁杂的区域,则通过网格员与物业联动巡查,保障区域秩序。
警力不足“义警”补
“以前晚上下班,吃完饭到小区散步,走到有些偏僻的角落,总有点不踏实,现在经常能看到穿黄马甲的巡逻队,心里踏实多了。”家住东埔街道一小区的居民王女士说。当前,随着城市人口流动加剧,大街小巷常态化巡逻的治安需求日益迫切,但部分区域警力资源不足的问题逐渐凸显。为此,东埔街道综治中心探索“警力主导+志愿补充”的协同巡逻机制,吸纳退伍人员及退休群体参与,针对性覆盖人流高峰时段与治安薄弱区域,筑牢社区安全防线。

义警队员暖心救助路边昏迷老人。
“‘平安义警’队伍由退休人员、周边热心群众等群体组成,这支队伍主要在上下学、上下班、节假日等人流量大的时段开展巡逻。派出所会为他们统筹购买保险,确保其应有权益。”黄铭祯提到,老旧小区物业管理相对薄弱,且很多是出租房,阴暗角落、偏僻区域易出现安全隐患的问题。义警巡逻不仅能及时排查风险,更能形成潜在威慑,有效防范恶性案件发生。如今,辖区路面见警率显著提高,刑事案件发生率持续下降,群众安全感不断增强。
作为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东埔街道综治中心将“平安义警”列为“1+6+N”工作体系中“N”类社会力量的关键一环重点打造。目前已组建起1800人的义警队伍,为队员配备统一标识与装备,在公安部门的专业指导下,常态化开展治安巡逻、信息收集、防范宣传、简易纠纷调处、应急救助等工作,成为守护社区平安的“生力军”。

义警队员争分夺秒筑防线,成功营救欲轻生女子。
2023年至2024年期间,东埔街道“平安义警”队伍成效显著:累计参与志愿巡逻345次,出动人员2420人次;开展日常上门送证、帮助走失老人儿童、清理路边杂物等服务群众活动840余次;协助民警处置茶山公园聚众赌博等各类警情8起;协商解决辖区物业服务优化、公共设施改造等民生“关键小事”20件。凭借扎实的工作成效,该队伍获评“全市优秀群防群治组织”。
接下来,东埔街道综治中心将继续深化基层治理创新,持续优化“平安义警”等群防群治机制,进一步提升矛盾纠纷化解与风险防范能力,为维护辖区和谐稳定、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