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国首个区级调解院在深圳市龙华区落地运行,创新推出“多调联动 精智解纷”工作机制,有效破解了基层调解资源分散、条块分割的难题。因成效显著,深圳市龙华区委政法委入选全国“枫桥式工作法”单位。
今年6月,龙华区再度深化改革,由区委政法委统筹,在区级调解院基础上挂牌成立“简案速裁中心”(以下简称中心),通过专业力量赋能调解、司法确认强制背书、以判促调权威兜底,真正实现调解与裁判协同发力,推动司法程序与调解流程深度融合,标志着基层社会治理改革进入新阶段。改革以来,中心已累计受理调解案件27165件,成功调解25806件。
龙华区坚持夯实实体阵地、优化机制建设,系统提升纠纷解决能力。一方面,科学设置中心功能区域,涵盖办公、培训、调解、案例研讨等模块,配备3间调解室、1个速裁庭及智能办公设备,全面优化调解与裁决工作链条。同时整合36个行政调解组织,建立园区、物业等17类特色调解工作站,引入物调委、医调委等5家行业调解力量和全区首家商事调解组织,打造高度集成的矛盾纠纷化解平台。
另一方面,中心承担调解、司法确认、速裁“三位一体”功能,实现团队、程序、空间的全面融合。法官可现场指导调解,厘清法律适用;调解成功立即司法确认,不成功且符合“简案”标准的,当场开庭、当庭宣判,大大节约当事人的诉讼成本。
此外,通过“精智解纷”智慧系统,横向打通法院、司法行政、劳动等部门数据,纵向联通三级平安建设中心,构建大调解数据库,实现对矛盾风险的精准识别与感知。针对调解标准不一问题,发布15项民事诉讼立案分类和18项调解纠纷对接清单,明确处置流程,有效破解衔接难题。
龙华区通过专业团队、专家队伍、志愿力量“三管齐下”,建设规范化调解队伍。区调解院在原有基础上引入法院专业力量,形成“1名法官+4名法官助理+6名调解专员+8名特邀调解员”的核心团队,对口指导6个街道并接收疑难案件,实现管理、业务双线统筹。同时凝聚多方专家资源,建立“一社区一法律顾问”机制,下沉医疗、物业等领域专家288人,招募两批共179名专业调解员,并组建1380人的人民调解和劳动争议调解队伍。此外,积极发动社会力量,招募150名网格员和楼栋长组成志愿调解队伍,聘请30名“五老”和乡贤担任兼职人民调解员,统筹3.8万名平安志愿者参与矛盾排查与初步化解,确保纠纷解决在早、在小。
以调解院为“中枢大脑”,龙华区通过数字化平台统一归集、分析、分拨全区矛盾纠纷,整合多方调解资源,构建“调解优先、速裁断后”的递进式解纷体系,形成多元分流、司法赋强、速裁提速的协同格局。在“多调联动 精智解纷”机制基础上,重点打造劳动争议、债务经济、家事情感等民生领域的“速裁快车道”,推动解纷工作从“多调联动”向“调裁衔接”深化,切实减轻群众诉累。今年以来,累计调解案件5472宗,调成5015宗,成功率达92.6%。
同时,充分发挥区综治中心平台作用,实现案件有序受理与流转、完善调解至速裁的闭环处理。5月至今,分拨至调解院的2285件案件已办结2232件,成功化解2189件,化解率达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