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总量超万亿的制造业重镇佛山,行政执法的精准度不仅关乎政府公信力,更直接牵动着经营主体的活力。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10月,全市收到行政复议申请4592件,同比增长12.8%。这一数字背后,折射出经营主体和市民权利意识的觉醒,也考验着这座工业城市的治理智慧。
面对持续增长的案件压力和复杂的执法环境,佛山市司法局创新推出“个案研讨+文书指导+培训赋能+双效监督”的四维工作法,为行政执法提供精准导航。

佛山市司法局针对行政征收案件与被申请人会商研究争议化解方案。
深度会商
从会议室到田间地头的治理创新
在佛山市司法局的实践中,行政复议早已超越了书面审查的范畴。针对疑难复杂案件,“面对面”会商成为常态,复议机构与执法部门共同梳理案件细节、分析法律适用难点。
“过去,行政复议往往是‘文来文往’,现在我们要把问题摆在桌面上,一起寻找最优解。”佛山市司法局行政复议科负责人表示。这种转变在土地类纠纷等案件中显得尤为重要。
顺德区某村宅基地分配争议就是一个典型案例。由于村民对“人均可分配宅基地面积”标准的理解与政策规定存在分歧,这个有着近百户村民的村民小组虽然确立了分配标准,但却迟迟未能完成宅基地分配选址,影响了整村的规划建设。
复议人员没有局限于案卷材料,而是多次深入村居,组织村民代表、属地街道和自然资源部门开展现场调解。“我们不仅要厘清法律适用,更要理解争议背后的历史成因和村民的实际诉求。”参与该案的复议人员说。
经过三个多月的努力,这起持续十多年的纠纷终于得到化解。今年11月,该村民小组召开全体股东会议,全票通过了宅基地分配安置方案。这个案例展现了行政复议在基层治理中的独特价值——既化解了个案争议,又为类似问题的处理树立了标杆。

在一宗不动产变更登记争议案件中,佛山司法行政复议人员赴现场勘查建筑面积。
精准指导
用案例说话的制度建设
在佛山市司法局的档案室里,5本厚重的《行政复议与应诉典型案例》记录了这座城市法治进步的足迹。这些案例汇编不仅是对过去的总结,更是面向未来的指引。
“一个好的案例胜过一沓文件。”佛山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通过系统梳理执法实践中的正反案例,提炼核心执法要点,为一线执法人员提供‘看得见、用得上’的参照样本”。
除了案例指导,佛山还建立了“文书指导”机制。针对复议审查中发现的普遍性、倾向性执法问题,市司法局会制发《行政复议意见书》《行政复议建议书》等指导文书,实现“靶向监督”。
在货运车辆超限超载处罚系列案件中,复议机构发现执法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后,立即与交通运输部门会商,推动该部门在全系统印发《执法指引》,明确对总质量在一定吨位以下、超载不超限的两轴货运车辆不予追溯源头。这一举措不仅规范了执法行为,也为物流企业提供了明确的预期。
能力建设
从“治病”到“防病”的转变
2024年新修订的行政复议法实施后,佛山市司法局的业务骨干们变得更加忙碌。他们带着一线办案积累的经验,深入各级行政机关开展定制化培训,至今已举办20余场。
“培训不是照本宣科,而是要解决实际问题。”一名多次参与培训的复议人员表示,“我们根据各部门的执法特点,精选典型案例,帮助执法人员理解法律精神,而不仅仅是记住法条。”
在佛山某区卫健系统的培训中,复议人员重点讲解了“过罚相当”原则的适用。此前,该部门对非医师行医行为一律处以顶格罚款,引发多起美容服务行业行政争议。通过案例分析,执法人员逐步理解了差异化执法的必要性,此后该类案件的争议明显减少。
这种“送教上门”的培训方式,正在改变基层执法人员的思维模式。一名参加培训的卫监所执法人员表示:“现在做执法决定时,会更多考虑行为的合理性、必要性,这实际上提升了执法效能。”
监督闭环
让每个案件都推动法治进步
在佛山,行政复议的价值不仅体现在个案纠错上,更体现在通过制度建设推动整体执法水平的提升。佛山市司法局建立了行政复议与执法监督衔接工作机制,实现“信息共享、问题移送、联合监督、结果反馈”的闭环管理。
每月,市司法局行政复议科都会与执法监督部门共享复议办案数据、纠错案件信息等,这些数据成为分析执法问题、开展专项监督的重要依据。今年,该局通过联合排查2024年以来全市涉企行政诉讼败诉和复议纠错案件,共发现问题线索11条。
涉企执法是监督的重点领域。今年1—10月,佛山依法办理涉企行政复议案件671件,直接纠错13件,调解和解结案96件,为企业挽回大量经济损失。
在某不锈钢厂商因工业噪声被处罚的案件中,复议机关考虑到企业属首次违法、超标情节轻微且已完成整改搬离,经多次组织调解后为企业免除了罚款。同时,经与执法监督部门会商,向执法部门制发建议书,明确此类情形不予处罚的标准。这个案例不仅解决了个案争议,更推动了该类执法标准的统一。
“我们追求的不仅是案件数量的下降,更是执法质量的提升。”佛山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行政复议倒逼执法规范,通过个案推动制度建设,这才是行政复议改革的深层意义”。
在佛山这座以制造业立市的城市里,行政复议正在经历一场静默的转型。从权利救济到执法规范,从个案纠错到制度构建,这套“四维发力”的工作体系正在重塑行政执法的生态。而其最终目标,是要让法治成为这座城市最可靠的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