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利益无小事。珠海市斗门区人民法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从小事做起、从细微处着手,努力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群众司法满意度、获得感不断提升。
让聋哑人“听见”司法的声音
今年9月27日上午,热闹的诉讼服务中心来了一位特别安静的当事人。
他叫甘明(化名),是一名聋哑人,因打算入职的企业内部管理问题无法入职,故来到斗门法院寻求帮助。甘明将一叠杂乱的材料递给工作人员,然后开始用手比划,努力向工作人员“表达”自己的诉求。
斗门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赵淑敏接过甘明的诉讼材料,意识到甘明是一名聋哑人后,便拿出纸笔开始与甘明“沟通”。
“你与公司是否有签订劳动合同?”“有。”“劳动合同在哪里?”“劳动合同书被我弄丢了。”赵淑敏和甘明开始“你问一句,我答一句”。
了解情况后,赵淑敏“告诉”甘明他目前提供的证据材料不满足立案条件,并详细告知他无法立案的原因。得知甘明目前生活面临困难,赵淑敏建议他到相关政府部门寻求帮助,并鼓励他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努力地生活。
这场“无言的对话”持续了将近2个小时,二人写了整整6页纸。经过赵淑敏的解释和开导,甘明脸上露出释怀的笑容。离开时,甘明用标准的手语给赵淑敏比划了一个铿锵有力的加油手势,并双手合十以示感谢。
“凡事站在群众的角度考虑问题,用心为群众办实事。”这是斗门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的工作宗旨,也是赵淑敏的工作心得。
让他乡客“体验”司法的温度
今年8月12日上午,斗门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副主任邱雪娇收到一封来自海南的信:“谢谢你特地打电话给我沟通立案的事情,你们如此认真对待,让我得到些许慰藉,看到了丝丝希望。”
写信的当事人周先生,今年7月26日通过网上立案的方式向斗门法院提交立案申请。经审查,邱雪娇发现周先生的材料缺少被告的居住证明无法立案,于是主动打电话联系周先生。电话里,邱雪娇耐心地告知周先生目前无法立案的原因,并告诉他需要补充的诉讼材料。但是周先生居住在海南,也无法提供被告相应的居住证明,眼看自己不能立案,电话里的周先生显得非常沮丧。
虽然涉案标的额只有几千元,但邱雪娇还是想尽办法帮助周先生解决面临的立案难题。邱雪娇告诉周先生,斗门法院可以开具《拟立案通知书》,他可以持通知书到相关政府部门查询相应的信息。难题解决后,周先生写了满满2页纸的感谢信,向斗门法院用心的诉讼服务表示感谢。
为解决当事人信息查询难等立案问题,今年以来,斗门法院先后与公安、住房、工商等部门建立相关工作机制,推出系列便民利民诉讼服务举措,发出《拟立案通知书》104份,《立案材料补正告知书》514份,帮助718名当事人解决立案难题,真正为当事人清除立案“门槛”。(斗门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