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市饶平法院饶洋法庭工作人员席地而坐,与畲族村民耐心交谈。
“谢谢法官,春节期间也尽心安排调解!”今年正月初三,大街小巷还洋溢着节日的气氛,潮州饶平法院汫洲法庭的调解室也格外热闹。陈生和小林原是多年好友兼生意合作伙伴。年前,二人却因一笔借款争执不下,诉至法院。如今得以在春节其乐融融的氛围里达成调解,二人纷纷向法官表示感谢。
近年来,潮州法院持续推进“枫桥式人民法庭”建设,通过打造10个人民法庭“一庭一品牌”,立足审判质效提升推动司法服务下沉,融入诉源治理实现共商共治多元解纷,打造特色品牌服务区域产业发展需求,打通诉讼服务“最后一公里”。
立足审判质效提升
推动司法服务下沉
人民法庭站在化解矛盾纠纷、维护公平正义的最前沿,需要妥善处理大量婚姻家庭、邻里争端等民生纠纷。
磷溪法庭管辖着湘桥区磷溪、官塘、铁铺三个乡镇的民事诉讼案件,而其中,大部分案件系家事纠纷,且以离婚纠纷案件为主。
2023年5月,磷溪法庭结合潮州传统人际交往中“和”的精神,设立“和美家事调解室”,并由女性审判员、人民陪审员、书记员组成女性审判团队负责家事案件的调解、审理工作,以调解纾解矛盾,推动和美家庭建设,以司法温度感化人心,夯实平安家庭创建基石。
田某云与田某芝于2005年开始共同生活,2009年进行婚姻登记,并育有一女,后因夫妻感情不合,田某云向法庭诉请离婚。
和美家事调解室接到该离婚案后,法官了解到当事人双方关于离婚及孩子抚养、抚养费及车辆分割的请求都已达成一致意见,唯一争议是位于田某芝户口所在村居的一幢二层楼房的分割。
该案中,承办法官坚持用调解的方式解决该案。最终,男方同意补偿35000元,女方同意配合男方办理案涉房子的土地确权变更手续。至此,当事人双方在婚姻、孩子抚养、抚养费及财产的分割上达成一致意见,并签订调解协议。
法官“路上”办案做“加法”、群众“家门口”做“减法”是潮安法院古巷人民法庭一直以来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2023年初,潮安法院古巷法庭“车载法庭”再度出发,在凤塘镇某村成功调解一宗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
饶平法院三饶法庭针对辖区内受理案件类型以婚姻家事纠纷为主的特点,从丰富的基层办案经验中提炼出“贴近群众、将心比心、情理法结合”调解三步法,坚持调解优先,做到能调尽调,最大限度地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
2023年以来,潮州法院人民法庭全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狠抓执法办案第一要务,实现一体化、精细化、闭环式管理,有力提升人民法庭办案质效。全市10个人民法庭受理案件2116件,结案1653件,分别占基层法院的24.96%和24.79%;调撤案件780件,调撤率47.19%。
融入诉源治理
实现共商共治多元解纷
在坚持不断健全完善人民法庭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机制的同时,潮州法院还加强内外联动,充分发挥人民法庭在诉源治理、就地化解矛盾纠纷方面的重要作用,实现共商共治多元解纷。
在饶平县,饶洋法庭便充分发挥“庭所共建”模式作用,打造“客家三老”调解品牌,引入“老乡贤”“老娘舅”等纠纷化解机制,达到“讲母语解心结,携熟人开心锁”的解纷效果。
“你家的墙不能建在我家地上!”此前,饶平县新丰镇下葵村原本团结和睦的一对近邻,却因旧房改造引发纠纷,争执不休。
调解过程中,饶洋法庭充分发挥指导人民调解职责,推动新丰镇司法所调解员、下葵村颇有威望的老乡贤形成调解合力,组织双方面对面协商,并从法律和乡族情谊的角度与两家耐心沟通。
在多方共同努力下,去年11月下旬,双方签订调解协议:共墙36公分,张某国让出一半,两家各得18公分,张某焕给予张某国让地补偿3万元,以及建新墙的全部费用3.5万元,共6.5万元当场付清。
不仅仅饶洋法庭,在潮州,还有更多这样融入诉源治理,实现多元解纷的人民法庭。其中,饶平法院汫洲法庭以“海上牧场”为主阵地,主动联合汫洲镇综治办、派出所、市监所,共同打造镇村两级“海上枫桥”网络体系,入驻平安网格、矛盾调处中心,加入“海上多元解纷先锋队”,参与海上网格纠纷排查,联动化解矛盾纠纷49宗;建立职业打假人信息共享机制,护航本地鱼胶、紫菜等特色农业加工产业健康发展;定期开展普法进市场、上渔排、入晒场,靠前问需,抢占非诉解纷“三个先机”,紧紧抓住靠海治海“第一现场”“第一时间”“第一关口”的契机,对海上纠纷就地排查、就地化解,做到“船头吵架船尾和”,纠纷不出渔排,矛盾不上陆地。
潮安法院文祠法庭坚持服务保障乡村振兴发展,根据当地“茶旅”特色及群众司法需求,创新“法官+网格员”多元解纷机制,网格员协助完成送达、调查等工作100余项,诉前调解案件63件。同时,积极开展“到茶园、访茶庄”活动,为茶农、茶企调处各类“涉茶”纠纷,并提供“一对一”普法服务10场次,助力打造茶乡新“枫”景。
打造特色品牌
服务区域产业发展之需
强化定位深挖亮点,打造人民法庭特色品牌亦是潮州法院深入推动人民法庭工作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当前,结合不同辖区的经济水平、产业模式、风俗文化、案件特点,潮州法院明晰法庭具体功能定位,深入挖掘亮点,充分整合优化资源,助力潮州法院实现以高质量司法服务潮州高质量发展。
潮安区非遗文化资源丰厚,拥有大吴泥塑、金石嵌瓷、浮洋铜锣等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多名非遗传承人。但随着文旅产业的不断发展,涉非遗领域的法律纠纷时有发生。为给辖区非遗文化传承提供更优质的司法服务保障,潮安法院浮洋法庭主动走进多家非遗传承人工作室,定期为他们提供“靶向式”“精准化”法律咨询服务和司法维权保障。
“今日最低价,潮州传统工艺木雕鱼摆件,假一赔三……3、2、1,上链接……”此前,贾某(化名)正在某网络平台直播带货。甄某在浏览平台时,无意发现贾某所直播的木雕鱼摆件与自己的设计几乎一致。他随即与贾某进行联系,要求其立即停止侵权行为。但经多次交涉,贾某仍然置若罔闻,继续直播活动。“两年前我已经对我所创作的木雕鱼摆件进行版权登记,国家版权局也给我发了作品登记证书。贾某现在直播卖的正是我设计的作品,这已经侵犯了我的著作权。”
在征得甄某同意后,法官第一时间与调解中心进行衔接,迅速启动诉前联调机制。法官和调解员结合工作经验,从专业领域有针对性地对贾某进行释法说理、分析利弊,促使贾某认识到自身侵权行为的不合法性。最终,一场涉非遗的申请作品登记保护纠纷圆满化解,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
此外,饶平法院浮山法庭主动靠前服务,在柿饼非遗文化街设立法官联络点,推动矛盾纠纷就“街”化解……
近年来,结合县域经济发展要求建立针对潮州特色产业、临海沿江靠山经济等专项司法保障工作机制,潮州法院不断健全覆盖城乡的司法服务网络,出台《关于推动新时代人民法庭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持续打造“一庭一品牌”。
潮州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践行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强基导向,将资源、人才下沉基层,以“1+6+N”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调解、审判专业优势,主动当好基层“法治参谋”,从“心”出发,建立调解优先、法庭断后、分层递进的联动调解机制,实现基层矛盾纠纷得到实质化解,让人民更满意、更舒心。